以小事大以智:歷史的啟示
不管是否借殼上市,至少列強相當長時間內會反對臺灣換殼遷居,而希望臺灣在老家中踏實地自助。首先是因為國際政治的無政府狀態現實,沒有人能確知未來的敵友與強弱態勢。其次是兩岸最大的現實就是物質實力極不對稱。這樣的物質實力強弱對比雖然還在擴大,但弱勢一方用舊殼生存贏得尊重、舊殼年久失修被迫兼併、換殼激戰贏得新家,換殼陷入漫長衝突甚至殼破人亡,歷史上的例子都非常多,條件也各有不同。有的例子路走錯了可以修正回頭,有的選擇無論悲喜,選完就再也沒有回頭路。
首先,可以看看地理最鄰近的越南、朝鮮。它們是與中國力量顯不對稱的小國,歷史上全部或局部曾在中國邊疆之內。研究顯示,中國朝廷需要周邊尊重以印證中央的正當權威,但大多數時期也都清楚,共享「天下」這個最大的殼,是互利共贏的最適境界;越南與朝鮮也掌握了共享天下的訣竅和限度。到了萬國公法與西伐利亞體制時代,國與國法理地位雖平等,但國家實力不對稱仍是恆久的現實。在安理會、G7、G20等眾多舞台中,強權政治不是有沒有的問題,只是形式不同。大小國家還是得吞忍天下不平事,承認世上苦人多。當我們把目光移到確立門羅主義的民主大國美國如何對待鄰國,情況就更加清楚。美國不僅要排除西班牙和法國在墨西哥的影響,出兵取得新領土也是西進太平洋所必須。二十世紀中期以後,墨西哥雖時有左袒拉美左派的行為,原則上都尊重美方施壓的要求。
其次可以看到英國與蘇格蘭、印度的情況。英國崛起與兼併蘇格蘭密不可分,蘇格蘭自強之餘也曾引進法國外援,使英、蘇征戰不已,最後則是英格蘭日益壯大。英、蘇雙方文化甚至王室血緣,都關係綿密;終身未婚的英王伊莉莎白一世難以預想的是,她處死了姪女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王位卻由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繼承,形成蘇英共主直到今天。無人不知,蘇格蘭卓異之士如亞當斯密等,是英國崛起的文明支柱。布萊爾時代蘇格蘭國會重開,使世人更加確認了蘇、英的法理關係。印度則曾是英王王冠上最璀璨的鑽石,兩次大戰且參加英軍戰勝,英印雙方尊重實力消長與傳統關係,印度成為獨立共和國,仍是以女王為首的國協成員。
最後是所在多有的直接對抗下的不對稱關係,以及最後出現的極端結果。面臨危機的強權,與引入外援爆打對手的小國,雙方都選擇高風險的政策,也付出經濟破產、恐怖主義橫行等長期巨大的代價。由於地緣政治的恆久特性,這種冤仇很難治癒,也無法擺脫。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民國之殼成為臺灣之家,已有70餘年。大陸當局雖始終覺得芒刺在背,卻因為「改革始終在路上」,只要兩岸政權正當性保持重疊,北京委實不願啟動「反分裂法」的授權。何況至2035年與2049年兩個中共向人民許諾的政績繳卷點,兩岸可以和平競賽的科目和時間還非常多,毫無必要用社會斷鏈、經濟脫鉤、法理絕交的方式去逼迫對方。臺灣政界與知識界曾有不少人推崇日本明治維新,殊不知「維新」與「令和」相同,決不是與自己的傳統來一個翻天覆地、除惡務盡的痛快。正恰相反,日本作為容器,是東洋政教與西方法制結合最好的範例。
或許還有人會說,大陸「銳實力」滲透日益嚴重,中華民國體制恐正是傳染媒介。事實正好相反,冷戰時期中華民國還曾矯枉過正,用麥卡錫主義的方式防共抗俄,不只殺滅病媒,還損及無辜,毫無違和。但今天這種胡亂株連的戡亂體制,早已被逐出憲法;自由憲政秩序自是反滲透最佳抗體。如果不是對民主、對家人沒有信心,何須杯弓蛇影,販賣恐懼?
中華民國是一個老家舊殼,容易招致所有疑難雜症歸咎其身;但因此要另起爐灶,凶險難測。繼續「借殼」,恐怕也將比2035年更早面臨和戰懸崖。唯有以文明的高度,把老家做好做大,使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惠洽四方,近悅遠來,臺灣才能超脫向民國借殼與跳船的宿命。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