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的「國名」,是指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蔡英文過去一向討厭「中華民國」,曾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總是避提「中華民國」的國號,多以「這個國家」來取代「中華民國」。最近她為了自己的選舉,開始稱呼「中華民國臺灣」,還在她今年的雙十國慶致辭中出現此稱。藍營大概認定,「中華民國」在蔡英文的口中多出「臺灣」兩字,是蔡英文將中華民國「臺灣化」的陰謀,批評蔡的提法。這樁公案事關國家認同的大事,有必要好好來檢討。
臺獨詞彙VS統派詞彙
「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民國」在臺灣是常用政治詞彙,筆者自己也常提「中華民國臺灣」。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另一組性質相同的常用政治詞彙:「中國大陸」與「中國」。將這兩組詞彙相對照分析,便會明白為什麼標題稱「藍綠互入國名陷阱」。
眾所周知,在兩岸關係情境裡,「中國」在臺灣是臺獨詞彙。檯面上,不管是電視名嘴還是政治人物,藍的提到對岸時都稱「中國大陸」,即便有時圖方便稱呼一下「中國」,但基調就是「中國大陸」,或「大陸」;綠的正相反,除特殊例外,只說「中國」,絕不稱「中國大陸」,因為在綠營政治人物那裡,「中國」與「中國大陸」的交替使用幾乎成了一條「不成文規則」:向對岸釋善時,就說「中國大陸」,採對抗立場時,又回到「中國」,民進黨的兩任總統陳水扁和蔡英文都有過如此表現,乃至當他們口稱「中國大陸」時,輿論會分外留意。很清楚,在臺灣,相對於「中國」是「臺獨詞彙」,「中國大陸」則是「統派詞彙」。
「中國」的「字面臺獨概念」
「中國」是如何變成「臺獨詞彙」的?從字面概念來解釋,綠營主張「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臺灣不屬於「中國」。「中國」不包含臺灣,對臺灣而言,「中國」即是「外國」,缺了臺灣的「中國」,自然就是「臺獨詞彙」。
但是,中華民國憲法是包含大陸的。按中華民國憲法,「中國」意指臺灣海峽兩側的兩片土地,西岸大片的是「大陸」,東岸小片的是「臺灣」,在此「中國」的意境裡,「大陸」相對於「臺灣」而言,「臺灣」相對於「大陸」而言,兩者合一,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不談蒙古)。因此,稱「中國大陸」,便暗示還有一個「中國臺灣」,同理,稱「中國臺灣」,也暗示還有一個「中國大陸」,由此,暗示「中國包含臺灣」的「中國大陸」,便是一個「反臺獨/統派」的詞彙。「暗含臺灣」的「中國大陸」與「不含臺灣」的「中國」,差別清楚,道理淺顯,稍一解釋,每個有常識的臺灣人(以及大陸人)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