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2055年全球經濟體的有薪工作,49%將藉由改善現有科技而實現自動化。換言之,11億勞工與12兆美元的薪酬將由「自動化」吸收,受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與印度。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12日發布題為「未來產業: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生產力增長放緩,而包括機械人技術、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等在內的自動化科技,為不少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並有效減低因適齡勞動人口數量下降而帶來的影響。自動化可將全球生產力的按年增幅提升0.8至1.4個百分點。
「需要思考的是職業重新分配,而非大規模失業」
據《新華社》報導,麥肯錫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倪以理表示,自動化的發展為世界各地的政策決策者、企業領導與員工帶來諸多機遇與挑戰。自動化仍需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充分發展,業內需要思考的是職業重新分配的問題,而非大規模失業。
全球範圍來看,可自動化的工作內容涉及相當於11億勞工及11.9兆美元薪酬,在中國、印度、日本及美國4大經濟體當中,受影響的僱員人數佔全球勞動人口的一半。其中,受自動化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與印度,涉及6億勞工。
最受自動化影響: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資料處理、資料收集
報告還指出,最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工作類別包括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資料處理及資料收集等,常見於製造業、餐飲業及零售貿易業;而最不易受到影響的類別為人員管理與培養,以及需要運用專業知識的崗位。
倪以理說,機械人與電腦目前不僅能更有效率地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的工作,還能完成更多過去難以被自動化、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例如認知判斷、情緒反應及自動駕駛等。
他表示,如果自動化導致就業機會大幅減少或薪資壓力,政府可考慮補貼所得稅、統一基本薪酬、有條件轉業及調整社會安全網等措施;企業則應注重對員工的再培訓,未來的求職者應關注那些在自動化時代仍有市場需求的技術與能力。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是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旗下的商業與經濟研究機構,成立於1990年。這份最新報告分析了全球經濟的自動化潛力,研究範圍涵蓋50多個國家的各行各業,佔全球勞動力的8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