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下個四年:擺脫台灣對中國依賴、推動經濟多元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Steven Pan)告訴美國財經媒體CNBC,貿易戰衍生台灣與中國貿易「脫鉤」(Decoupling)的情況,不少資金與台商回流,蔡英文應會繼續實行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台灣2019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達2.9%,在亞洲四小龍繼續保持領先,潘思亮預測,由於台灣持續有資金挹入,因此台灣未來幾年的經濟成長率,至少會比四小龍其他國家高出1個百分點。
貿易戰的外溢效應還包含來台商務旅客增加,房地產買氣明顯回溫,然而「貿易戰是暫時的,戰略性的脫鉤與技術考量才是影響我們幾十年的關鍵」,潘思亮說,台灣的優勢在於它是主要技術產品生產國,儘管台商把部分高科技供應鏈移回台灣,部分台灣公司在中國仍可保持強烈「存在感」,例如蘋果(Apple)的主要供應商富士康。
為擺脫對中國依賴、增加台灣經濟多元發展,蔡政府近年來推動「新南向」政策,試圖與南亞和東南亞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和教育聯繫。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策略,在東南亞大規模布局、巨資投資基礎建設,是台灣難以匹敵的。陳永福認為,台灣新南向勢必面臨中國的排擠和打壓,屆時兩岸經濟對抗的戰場,應是在區域貿易協定和其他貿易機制中。
平衡與美中的關係
《財星》指出,美國是台灣對抗中國的後盾,但台灣也可能會困於中美貿易戰之中。美國亟欲防堵的中國電信巨擘華為是台積電第二大客戶,去年英國《金融時報》(FK)報導,美方要求台灣政府限制台積電替華為生產製造晶片,同時希望台灣加強管制對中國的科技輸出,以便堵上美國對華為出口管制禁令的一大缺口,台積電代發言人孫又文則澄清「並無此事」。
目前台積電依舊向華為提供晶片,許多台商仍然積極在中國成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這表示,無論蔡英文與北京之間的關係多麼緊張,台商在兩岸之間開展業務的難度增加多少,兩岸經濟關係都可能不會改變,除非美中貿易戰進一步惡化。
全球風險諮詢公司「控制風險」(Control Risks)資深合夥人查莫洛(Dane Chamorro)向CNBC指出,蔡政府未來需要下功夫去平衡台灣與美中的關係,「顯然台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經濟,雙方相互依靠,因此也繼續依靠下去。」
他補充說,但北京勢必繼續在國際上孤立台灣,並利用其影響力對抗台灣,「在習近平卸任之前,他都必須有一個計劃,使台灣在將來重新成為中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