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有多重要
賣房的時候,他太太說還能漲,要等等。問我的意見,我說,錢多少,本身只是一個數字。重要的是,這筆錢能給你帶來什麼價值。千萬的房子,你賣了創業是一種價值,養活幾十個員工,做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造福億萬線民,這個概率大概是2%,看你願意不願意了。
房子賣了移民,舉家換一個環境,孩子上學也解決了,剩下的錢搞點資產型投資,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不至於坐吃山空,做一個無聊但幸福的外國標準中產,也是一種選擇,也是看你願意不願意。
假如1000萬的房子,一年後能賣1200萬,這200萬就是你為等待一年所獲得的收益與獎勵。但同時,你的移民計畫就要因此延宕一年,孩子學習語言,習慣新的環境,也會晚一年。這就是時間成本,是你的付出。
那你是要200萬呢還是晚一年?這就取決於你對時間價值的判斷。我又問她,假如你早去澳洲一年,用這一年做好相關準備,抓住了什麼澳洲的發財機會,日後可以賺更多錢,那麼等這200萬的收益是不是必要?
對時間價值的判斷水準,大體能反映一個人的階層差別。農民工兄弟願意花一整天在車站排隊買票,你給協力廠商加三十塊就瞬間拿到了。你肯定不會為省三十塊去排一天隊,因為你認為你的時間值錢。
時間是單向的,所謂寸金難買寸光陰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對價值的判斷,歸根結底取決於對時間的判斷。拿錢買時間,大概是這個世上最划算的買賣。比如前一陣要漲價的EB-5項目,如果在2016年辦了,那就是省80萬美金。你晚一年,雖然人民幣收益多了200萬,但是你要在2017年多付出80萬美金。
所以光有對價值的判斷還不行,還有對時機的判斷。有人在1949年的夏天入黨,可是入了國民黨。假如他繼續生活在中國大陸,入黨這個時機就不是很對。有人在2塊錢的時候賣掉了所有的騰訊股票(這個人我還真聊過),時機也不對。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實在太難了。
不過說難也不難。任志強老師提到北京的房子,十幾年來就一句話:「隨時買。」要說移民這個事情,我也是一句話:「越早越好。」兩句話加起來看,假如你在北京、上海、深圳有兩套房,隨便賣掉其中一套,移民這事兒根本就不難辦。只有一套房的,那就看決心了。
中國人的投資方式本來就少,囤房是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收益最高的一種。這種收益,現在到了「鋼要使在刀刃上」的時候了。你在北京十多年打拼下來,假如你最多的資產就是房子,那麼一定是要用房子換一個美好的下輩子。
是輪到中產階級考慮下輩子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