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還要小孩背嗎?在了不了解與記與不記之間

2017-02-09 07:00

? 人氣

從心理學方面的研究發現,短期記憶的時間有限,大約在二十秒以內。就像人家說了一個名字或號碼,沒有特別去記它的話,很快就想不起來了。而短期記憶的容量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專家喬治‧米勒的研究,大約是7±2個區塊。短期記憶通過有規律的讀取就可進入長期記憶,但長期記憶也是很快會被遺忘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了記憶遺忘曲線(The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顯示學習20分鐘後,還剩58%被記住。1小時後,只剩44%被記住。1天後,還有26%被記住。1週後,剩23%被記住。1個月後,只有21%被記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間隔學習學得慢忘得慢

複習是維持記憶的不二法門。艾賓浩斯也發現了間隔效應(Space Effect)。就是把一定次數的背誦練習,分散間隔進行,這樣會比集中進行的記憶效果好。若再加上學習過程的時間,我們應該就可以得到「集中學習,學得快忘得快。間隔學習,學得慢忘得慢。」的結論。

我們可以把死背對應為集中學習。就像考前臨時報佛腳一般,短時間內不求甚解,一下子把它全背起來。考起試來可能效果不錯,但考完後很快就忘光了,這是學習後沒有持續鞏固記憶的結果。間隔學習,就像上課學習後有持續複習,所以就會發展為長期記憶。學習的時間比較長,可是也能記得久。

接下來就是要想辦法讓新記憶與腦中現有的知識產生連結,像是用原有知識對新加入的記憶賦予意義,或是對它做一些解釋、判斷、驗證等思考理解的動作,這樣也比較容易形成長期記憶。總括來說,提升記憶效果的方法就是理解連結,持續間隔學習,了解之後還要能記住。這是用理解來幫助記憶的方法,但運用在語言,運動等需要速度的工作時,可能就會有麻煩了。

靠思考記憶有其缺陷

學英語時練習用文法造句,就是用理解來學習的實例,結果就是慢跟錯。我們學校裡傳統的英語教材,每一課總會教你文法,考試也愛考文法,所以學生學習英語就會從文法出發。到了真正用上時,腦中就會先把文法規則搬出來想,然後造句。這一套在筆試時有效,因為可以慢慢揣摩。但是到了會話時,就麻煩了。因為一句話有很多部份,要套很多規則,所以很慢,而且會出錯。可能是套錯規則,或者是文法有很多例外。跟外國人對話時,第一是聽的時候要花很多時間來分析文法以了解對方的意思,再來就是回答時要想文法來造句。所以大部份的腦力都花在文法的思考上,而不是花在對話的內容上。我們可以想想看,外國小孩在學講話前有學文法嗎?或者說自己說國語時有想過文法嗎?應該沒有,可是我們的國語也是說得嚇嚇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