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國民黨,所能想出的黨內選舉競爭方法,才會繞著老招打轉,比方說配合黨代表選舉動員人頭黨員,沒想到拉進黑道份子捅出馬蜂窩;再比方說,退休軍公教警總會發出聲明,請現任黨主席洪秀柱「優雅轉身」下台,「協調出新共主」,如果洪秀柱能這麼優雅,國民黨至於奄奄一息至此嗎?洪秀柱自總統大選提名被臨陣抽換後,仇大苦深,即使以民主選舉爭勝,都撫平不了她「被欺負」的委曲,何況要她自動辭職。
政黨不是公益團體,不是誰委屈就非得當黨主席,主席即領袖,重點在「領導」,從中央、地方、黨團,還有相對多數的社會意見,從這個角度看,國民黨主席參選者的領導力強弱可見,而敗選後的國民黨要重振的還不只是黨人的信心,更多的是國民黨的社會形象,就這點而言,目前參選者只有郝龍斌還像唐吉軻德般每天在臉書貼文闡釋他對現今爭議政策的看法,比方說,核食進口要公投、年金改革應該匯聚國民黨的版本,以為立法院修法時攻防、同婚爭議要延續馬英九尊重同志的政策等等,其餘人等還在口頭談黨的團結與整合。
政黨不是公益團體,委屈不是黨主席的條件
坦白講,如果國民黨提不出能與執政黨競爭的政策,不要說年輕人,連中老年人都懶得理會國民黨到底團不團結、如何整合,軍公教警寄希望於國民黨者,不就是在能與執政黨抗衡的年金改革嗎?而以社會民情,提不出版本卻全面抗拒年改,國民黨能得到社會相對多數支持嗎?從國共鬥爭的耕者有其田到國民競爭的年金改革,國民黨能沒有一點啟發嗎?
選舉的失敗,不能完全等同於政黨的失敗;但若選舉一再失敗,政黨不是失敗而是消解,就像民主開放三十年來的新黨、親民黨、台聯…,都有過軍容壯盛的歲月,一旦跟不上民意脈動、社會需求,也只能往夕陽處行去。
競選黨主席的六路參選人們,可能碰上的一個難題是:此刻的國民黨顯然與社會脈動依舊脫節,他們愈是講「國民黨人愛聽的話」,愈與民意疏離,也與他們企圖藉選舉贏回政權的目標愈遠,但不能不想想,競選黨主席到底是想「窩在八德路黨部大樓當樓主」?還是想爭取民意贏回政權?而不論是哪一個答案,都不可能透過「協調新共主」得到,辯論會或「黨(政)見會」勢不可免,這是面向黨人展現領導力,而且,黨員投票但辯論會最好(必須)面向社會,這是重振國民黨的社會信賴,國民黨若還想關門選共主,則國民黨不需要社會,民意更不會需要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