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恐慌指數」高低決定武漢肺炎對經濟衝擊大小

2020-01-31 07:20

? 人氣

武漢肺炎對經濟衝擊多大,除了受疫情發展因素外,更受恐慌指數高低影響。(蔡親傑攝)

武漢肺炎對經濟衝擊多大,除了受疫情發展因素外,更受恐慌指數高低影響。(蔡親傑攝)

武漢肺炎擴散導致武漢封城、全球矚目、社會驚恐,外界多以2003年SARS為例,預估對經濟將造成多大的衝擊。不過,在承受第一波武漢肺炎對經濟與市場的衝擊後,對全年經濟的影響除了受疫情發展左右外,更受民間的「恐慌指數」牽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武漢肺炎對經濟的第一波衝擊算是強大而明確;由於武漢封城發生在春節前,而春節是中國民間消費大爆發的時段,短短的春節假期,民眾花在購物、旅行、餐飲、娛樂的費用超過1兆人民幣,今年因春節前的武漢封城,必然打擊春節的消費─例如春節首日,中國的出遊及搭乘火車、飛機的數量較去年下跌3-4成。因此武漢肺炎短期對經濟的衝擊非常明確、且以特定產業(旅遊觀光交通航空等相關產業)特別強烈。

2003年SARS的肆虐,估計讓中國當年經濟成長率減少約1個百分點。但當時中國服務業占的比重較現在低了約20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占全球比重也比今天的15%低了近10個百分點,因此武漢肺炎就算是最後未如SARS嚴重,但對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影響俱高於當年。而中國受中美貿易戰而影響出口,好不容易中美簽署貿易協議,讓貿易戰稍歇,卻又碰上武漢肺炎,這次主要是以影響內需為主,其占GDP比重較出口還高,對中國經濟傷害大。這是從需求面看武漢肺炎的影響。

從生產面來看,則是武漢肺炎同時帶來供應鏈斷鏈的危機,除了鄭州是富士康生產蘋果手機的重要基地外,武漢也是不少光電企業與台灣科技業者的生產基地。如果只是武漢一地也罷,問題是武漢肺炎在中國擴散,導致武漢封城後也出現其它的封城案例,因此外界會憂心其對生產面的衝擊。

因此外界對武漢肺炎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儼然是「欲小不易」─《資本經濟學》說SARS期間對中國經濟季度最各種的影響是減少3個百分點,這次也差不多;有預測認為官方經濟成長率將降到4.5%左右,實際上則是零成長;當然,最危言聳聽的是,認為會發生「雷曼時刻」(指引發如2008年金融海嘯一樣的衝擊)。

引發「雷曼時刻」之說當然荒誕,因為目前完全看不出武漢肺炎「有此潛力」,即使以SARS比擬是否合適,亦有待觀察。因為中國經濟結構與占全球比重,固然是讓影響擴大的不利因素,但相較17年前,現在醫療技術、知識、公衛經驗等也進步多多,如果能在3個月內控制並讓疫情淡化,對今年經濟的衝擊是可大幅降低。此外,經濟本身調整功能,也不會輕易讓「斷鏈」發生。

其實,除了17年前的SARS外,大部份人對2009年的H1N1都印象不深甚至已忘記,當時H1N1也曾引發恐慌、來勢兇兇,各界都擔心其對經濟的衝擊,但在疫情很快控制住後,其影響即消退淡化。如果武漢肺炎短期內能控制住,更重要的是民間的恐慌消退,則對經濟的影響就會減低。

從過去的案例看,民間恐慌程度的高低,是衝擊經濟的直接因素;如果恐慌提高、甚至超越SASRS期,經濟衝擊大,成長率至少減1個百分點是正常;如果在第一波武漢肺炎的衝擊波後,民間恐慌能逐漸緩和,則經濟的衝擊會減少;至於民間恐慌程度高低的關鍵,除了受未來疫情的發展與控制影響外,也會受各國政府的因應措施、社會氛圍等因素影響,如果恐慌指數拉高過頭,就成為「自我實現預言」,讓經濟不必要的承受更多傷害與衝擊。

至於台灣經濟,承受衝擊是在所難免,畢竟占台灣出口市場4成的中國經濟一旦放緩,台灣經濟必然拉低;在面對第一波武漢肺炎的衝擊時,影響最明顯─除了因年假未開盤而必須「補跌」的台股,一口氣跌掉近700點外,匯率也貶值,實體經濟面則主要是服務業(餐飲、零售、觀光等)受到明顯的影響。接著就要看國內的發病案例情況而定,如果未進一步擴散,就能逐步回到正軌。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