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武漢肺炎疫情擴散,世界各地民眾對瘟疫的恐懼,加劇了仇外心理,包括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日本、南韓、英國、法國、加拿大在內的許多國家與地區,都蔓延著反華種族主義。許多國家的人們呼籲禁止中國人入境,稱病毒是「中國病毒」,商家不招待中國旅客,甚至嘲諷中國人是「生物恐怖分子」,有中國遊客遭當面侮辱和襲擊,連其他東亞面孔的民眾也被殃及。
仇外情緒的來源?
全球關注目光集中在首例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源頭──中國武漢市。武漢市市長周先旺說,在春節假期、封城令之前,已有500萬人先離開了這座城市,這消息使得世界各國更為緊張。
《紐約時報》(NYT)報導,日本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晃指出,中國為遏制病毒傳播而封鎖數千萬人,可能促使其他國家採取過度行動,「中國政府本身如此對待它的人民,這一事實在某種程度上,將鼓勵其他國家的人或政府採取同樣嚴厲的措施。」
「#中國人禁止入國」成為日本推特熱門標籤;成千上萬的新加坡居民連署請願,呼籲禁止中國公民入境。在香港、南韓、越南,商家紛紛張貼告示「不歡迎中國大陸的客人」。在加拿大,家長要求學校下令,要求剛從中國回來的學生與家長,在家自我隔離17天。
這些國家與地區的反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們跟中國近年因南海主權、一帶一路、地緣競爭等議題衍生的緊張關係。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亞洲研究學者戈維拉(Kristi Govella)認為,「某些人的仇外情緒可能奠基於,自身國家與中國的政治對峙和經濟緊張,以及中國帶來的焦慮」,這些舊恨加上最近對傳染病的擔憂,交互作用下產生了排華行為。
仇外與合理防範,怎麼區分?
面對疫情,某些應急措施可以視為基於感染風險的合理政策,例如有些航空公司停飛中國武漢與其他城市的航線,不少國家當局呼籲近期別前往中國。但「合理擔憂傳染」與「明目張膽歧視」之間的界限不易分辨,《紐時》指出,還有一些曖昧不明的做法,實際上等同於種族貌相(racial profiling),意思即是,將有特定種族或族群特徵的人,列入懷疑傳染病毒的範圍。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亞洲公衛研究專家艾格勒斯登(Karen Eggleston)表示,公眾的排斥反應是可以理解的,「設法使自己遠離潛在的疾病來源,是很自然的反應,尤其現在還沒有治愈病毒感染的方法。」
在日本東京一家壽司店,那裡約有90%的顧客是中國人,現年70歲的服務員末永八重子(Yaeko Suenaga,音譯)說,她理解為什麼有些商店想拒絕來自中國的遊客。「我不認為這種恐懼來自歧視,它來自真心的擔憂,害怕人類感染病毒後可能導致死亡」, 末永八重子說,她的餐廳將繼續歡迎所有顧客,不過服務生會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