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口罩經濟學─為何你永遠買不到口罩?

2020-02-04 06:20

? 人氣

口罩之亂既有基本面因素也有政策面影響。(陳品佑攝)

口罩之亂既有基本面因素也有政策面影響。(陳品佑攝)

近來的「庶民經濟」重點只有一個:買到口罩了嗎?口罩大缺貨,除了基本面的大變化因素外,政府愚蠢的政策也「居功厥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驚恐不為疫情惡化,為買不到口罩

從春節前爆發武漢肺炎引發全球矚目、全台驚恐至今已超過十天,國內確診人數十人,情勢看來仍在控制內,並未嚴重惡化。但與此同時,國內口罩市場卻已變有行無市、民眾拚命搶購卻買不到,引發一場「口罩之亂」,民眾驚恐與著急的不是疫情擴散惡化,而是一個口罩都買不到。

政府的「口罩政策」,第一波是行政院長蘇貞昌行政院長在1月24日下令醫療用口罩、N95暫停出口1個月,引發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口水;接著是1月3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政府全數徵用國內生產的醫用口罩及外科手術口罩,由政府統一調控分配。

這些政策的成果如何呢?看起來不佳,有人一天跑了30、40家便利超商還是買不到,有人跑著超商的物流運送貨車走,沿途「攔截」購買口罩。從各方的反應來看,買不到的民眾居多,立委、地方首長親自出馬去買,同樣是跑了多家超商還是買不到。

大量需求突然爆發,供給必然不夠

如果從供需來看,多數民眾買不到是正常、都買到才有鬼,因為突然出現的大量需求拉大供需落差。在出現疫情前的「正常時刻」,99%的民眾不會沒事戴口罩;但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99%的民眾出門、搭捷運、進公共場所,都要戴口罩。雖然全台2300萬人不會每個人每天都要出門,但單以台北捷運平均每天200萬人次左右的運量看,就可推估每天額外增加的需求量至少是數百萬計。

而且,不僅於此;雖然政府用各種數據說國內生產量一定足夠,要民眾不要多買囤積,但,民眾當然會囤積以備未來需要。最明顯的「囤積需求」就是:事件發生在春節、寒假,民眾大不了不出門就不必用口罩;但家中有孩子者,誰也拿不準屆時疫情是消退還是加劇,所以一定會估量開學後,孩子每天的口罩需求,因此所有人都在囤積,而且幾乎以「掃貨」姿態為之─就是到處問、看到一定買。

徵用全部口罩破壞價格機制是原因

如果純以經濟觀點看,政府最大的錯誤就是徵用全部國產口罩的政策。直覺上當然會覺得政府把重要物資直接掌握,是最佳方式,但實際上政府徵用政策,除了在民眾心理上帶動搶購外,更嚴重的是全然破壞商品(口罩)原有、及應有的價格機制。

例如,當口罩需求暴增10多倍時,價格當然也會大漲,零售商會提高向生產者購買的價格,利誘下生產者也會因此努力增產─可能三班制日夜趕工、可能增加雇工、可能開新產能等等;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口罩價格夠高時就會有一些想賺錢又「有辦法」的人,用盡辦法從國外各處挖貨回台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