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就是價格機制在漲價時會讓供給增加。現在的徵用,生產廠感覺是政府如強盜,東西生產出來直接全部拿走,還不知何時會付錢哩,而且用的是固定的價格,然後又要廠商「拚命、全力生產」,生產商能有多大誘因「增產報國」?
同樣的價格機制則是會讓零售端的價格上漲,其效果就是壓抑需求─換句話說,提高囤積者的成本。現在口罩價格是由政府訂出的「一口價」一個6元,這個價格不論比原來的高或低,但就是讓民眾無論需求高低都可不計價格的囤積,如果價格漲到一個50元、甚至80元,大部份人應該就會回歸理性,想想有無必要無邊無際的掃貨囤積了,那些追著物流車買了數十上百個口罩,然後分送親友的「善心」民眾,如果口罩漲到一個100元,肯定是不會再作此事。
簡單的說,價格機制讓漲價時需求減少,一旦民眾囤積的恐慌消退,其實供需就能恢復正常,不會出現大部份民眾都買無貨。
即使不談徵用導致價格機制破壞的惡果,只以「技術面」來看,政府作法亦有問題;全數徵用口罩卻透過超商等通路賣出,其實是變相誘惑民眾跑透透的掃貨,且「勤奮」又比較閒者能掃到更多貨(如跟物流車掃貨、一天跑100家超商),因此嚴重的「患不均」,同時也會有店員直接扣貨用以嘉惠親友,一旦疫情加劇,徵用方式必然造成只有特權、有辦法的人才拿得到口罩的結果。
真要徵用不如採實名制透過村里體系配發,至少可消除一部份不均的問題。現在政府決定改為用健保卡買口罩的實名制,算是隱諱的承認原先作法錯誤,不過新法亦會有其它問題。
想想社會主義天堂中空蕩的貨架
從國內外過去的案例看,政府干預導致直接破壞價格機制,沒有例外的都會承受龐大的成本及以失敗告終。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尼克森任內,實施過嚴格的物價管制,強控物價、「凍結」食品價格,最後迎接他的是物價失控、貨品嚴重短缺的災難,市場上的牛肉、食品大量消失了、加油站前大排長龍卻加不到油,美國婦女甚至發起一場為期一周的全國抵制肉類運動。
台灣則是幾次以平穩物價、降低民眾生活成本為由,凍漲油電等能源價格,沒有例外的以失敗告終,政府為此承受上千億元的成本。這些案例都顯示政府干預到破壞價格機能後,市場的扭曲、缺貨就是合理又可預期的結果,想想「社會主義天堂」中那些空蕩蕩的貨架吧。
至於禁止口罩出口政策,直覺上也是正確無誤,因為台灣國內都不足了,豈可讓其出口?但考量其它因素後,則未必正確。原因是台灣國內產量不足以支應需求,因此是口罩「淨進口國」,而進口口罩有9成來自中國,中國也是全球口罩最大的生產國。
網路一片讚美聲,1450如此泛濫嗎?
台灣在無嚴重疫情情況下馬上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如果引發對岸負面反應(確實引發對岸民間強烈的反應),認為是針對中國的政策(其實台灣出口口罩以銷日本為主),如果對岸也禁口罩出口,台灣缺貨會更嚴重;中國疫情嚴重、即使禁止口罩出口亦容易被接受,台灣疫情則算是輕微。馬上宣布禁止出口的作法是否聰明、正確,甚至是否不該「大聲嚷嚷」而應巧手為之,都值得再斟酌。
而口罩之亂中,最有趣也值得玩味的是:雖然大部份人都疲於奔波於超商之間、卻買不到口罩而怨聲沖天,週圍「實體」的人都在駡,但社群網路上卻是一片讚美、頌揚政府口罩政策的「虛擬」之聲,這讓人想到自由之家的報告說,近年全球網路自由「穩定衰退」,而主因是「政府對社群媒體的操弄漸增」:台灣的1450真的有那麼泛濫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