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噩夢之中的噩夢,或者一場精彩的旅程──英國脫歐

2020-02-11 06:20

? 人氣

然而有幾個問題。加拿大對歐盟的貿易額大約只有英國對歐盟的9分之1;英國與歐盟47年的「歡喜冤家」關係,遠比加拿大與歐盟關係來得密切與複雜;加拿大從2009年5月開始談CETA,花了5年時間才敲定內容,至今尚未獲得全體成員國通過,仍處於「臨時施行」的狀態。但是,英國希望與歐盟在11個月之內端出一道料豐味美的FTA。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接受歐盟法規監管等於主權縮水、脫歐打折

再者,歐盟並沒有嚴格要求加拿大的商品與服務要與歐盟的法規監管「對齊」(in alignment),但是對「前伴侶」英國恐怕不會高抬貴手。這對強森政府而言將是一大考驗:接受歐盟的法規監管等於主權縮水、脫歐打折,何苦來哉?但是可以不接受嗎?歐盟是個4億5000萬人的高消費力市場!

1月31日迄今,倫敦與布魯塞爾不時相互叫陣。強森手中有歐盟對英國一年出超660億英鎊(服務業出超280億英鎊,商品入超940億英鎊)、漁權優勢、軍事安全、美國力挺、倫敦金融地位難以取代等籌碼。但歐盟畢竟有「數大就是美」的優勢,緊迫的時間對它更是有利。今年底到期的「過渡期」理論上可以延長,但倫敦必須在7月1日之前提出申請,強森政府目前的立場是抵死不延。

澳洲模式,其實就是WTO模式

因此強森政府近來又開始談另一種模式:澳洲模式(Australian-style)。澳洲雖然在2008年與歐盟簽了一項《歐盟─澳洲夥伴關係框架協定》(EU-Australian Partnership Framework),但彼此的經貿往來其實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任兩個成員國的往來差不多。換言之,強森政府要做好在今年底「無協議脫歐」的準備。

如果說「脫歐」是人類歷史上最昂貴(英國要付328億英鎊「贍養費」)、最複雜、最糾結的一場「離婚」。那麼英國與歐盟這對47年的老夫老妻現在的處境有點尷尬:欲分未分,雙方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每天磕頭碰腦,有時相敬如賓,更常唇槍舌劍,兩人都在數著日子等待2021年1月1日,那才是英國真正另起爐灶的一天。

從那一天開始,英國將真正走自己的路。儘管強森政府信心滿滿,但真正看好的國際分析家恐怕不多。英國無論與歐盟或其他經貿大國,11個月要談出FTA是天方夜譚;受到歐盟掣肘,英國日後來談成的FTA條件能有多優惠,也是一大問題。全球經貿美中兩強(G2)對峙的態勢日益明確,各國都要拉幫結派(CPTPP、RCEP、一帶一路、中日韓FTA……),但,英國卻要脫離一個27國、4億5000萬人口的貿易集團,走自己的路。

英國脫歐的決定與過程是一場全新的實驗,脫歐之後何去何從更是充滿不確定性,也許真的建立新模式、開闢新天地;也許從此積弱不振,甚至考慮重返歐盟。除了外在經貿形勢,蘇格蘭獨立運動再起、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南愛爾蘭)越走越近,「聯合王國」恐將面臨220年來最嚴峻的考驗。

英國脫歐,其實會是一場精彩的歷史大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