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報導愛荷華黨團大會 - 美國總統大選的揭幕戰。我事前預料到會遇到高聲嘶吼、熱情洋溢的群眾,但我從來沒想到,我會遇到一群來自中國的年輕「民主遊客」。
愛荷華,一個位於美國中西部、面積不大的州,常常被稱為「高空飛過的州」,意思是人們通常只坐在飛機上飛越這裏。愛荷華的大部分土地被廣袤的玉米和大豆田所覆蓋。國際遊客大可不必介懷,連許多美國人都從未踏足這裡。
但是別名為「鷹眼州」的愛荷華,在中國還挺有名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兩度造訪此處。一次在2012年,就在他成為主席不久之前。還有一次在1985年,當年他是河北省的地方官員,來觀摩學習愛荷華的農業技術。
我遇到的那些中國旅客也是帶著明確目的來愛荷華的:他們不是來學習大豆和玉米,而是來參觀美國的民主政治。
在黨團大會前的周末,我在一個擠進幾百人的房間裡撞見了他們。民主黨參選人楊安澤正在那裡舉行拉票集會。
中國的「楊粉」
他們一行五人,都是16、17歲的中學生,大多在中國的國際學校上學。在寒假期間,他們跨越了半個地球,愛荷華是旅程的其中一站。他們專門來參觀美國總統參選人的拉票集會與黨團大會。學生們告訴我,每人的全程費用超過7000美金。對一般的中國家庭來說,這可是一筆大數目。
當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與科技企業家楊安澤千呼萬喚始出來、出場與支持者打招呼時,人群立即爆發出歡呼聲。現場播放著節奏強烈、震耳欲聾的舞曲,被稱為「楊幫」的支持者興奮尖叫、熱烈鼓掌。這不是中國學生們熟悉的場景,不過他們覺得很新奇有趣。在密鑼緊鼓的三天行程中,他們去了八個候選人的集會,涵蓋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治人物。
「如果我能投票,我會投票給楊安澤,」16歲的劉峻豪告訴我。他只能聽懂楊演講的一半內容,但是整晚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楊安澤,臉上寫滿了敬仰。
劉同學對美國政治並不特別感興趣。他不清楚黨團會議的日期、參選人主張的政策,以及為什麼愛荷華對美國大選來說如此關鍵。但他確信,此行能讓他「長見識」。比起去參觀主流美國景點的其他同學們,他能在愛荷華獲得與眾不同、意義非凡的經歷。
美國選舉的「開放」、「透明」和「折騰」
這些中國的年輕人怎麼看待他們在愛荷華親眼目睹的民主呢?一位學生說民主看起來「開放」與「透明」,還有一位說過程「挺折騰的」。還有一位學生跟我說,讓人們選擇自己的領袖是一件好事,但在今日的中國行不通。很多中國人受教育程度不高,讓他們參與民主選舉會造成混亂。這是不少中國人普遍相信的觀點。
混亂,這恰恰正是今年愛荷華黨團會議的關鍵詞。由於技術故障,選舉結果延誤了好幾天才公布。黨團會議通常像是一場愉快、活躍、有些許混亂的社區聚會,不過今年的黨團會議堪稱極其混亂。
但中國學生們似乎並不太介意,可能是因為他們專注於更切身的目標。他們都打算到美國來讀大學,希望透過這趟旅程來增進對這個國家的了解。
組織了這趟旅程的美國華人燕曉哲在2003年就創立了這個項目,帶著中國學生參觀選舉活動、學校、非營利組織和企業。他說,他想把總統選舉打造成一座「總統大學」。
這些中國學生雖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而時常困惑,但他們永遠不缺好奇心與企圖心。
拜登的推薦信
其中一位中國學生Steven Hu將企圖心付諸實踐。他想要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一份大學申請推薦信上簽名。Steven在波士頓一所高中上學,曾在愛荷華與新罕布什爾州給拜登助選六個月。
在拜登的拉票集會中,Steven穿著三件套西裝,在拜登必經的走廊邊伺機而動。Steven手上拿著他預先寫好的推薦信,裏面以拜登的口吻寫道:「Steven非常主動,為我的選舉活動帶來了積極影響。」
終於,一頭銀髮的前副總統走近了。Steven抓住機會說明自己的助選工作,請拜登在推薦信上簽字。「謝謝你,」拜登回應道。他看起來有點疑惑,但匆匆看了一眼信,就在上面簽名了。然而,趕在Steven把信拿回來之前,拜登的一個助手迅速把信取走了,她隨即解釋說,拜登無法在類似的文件上簽字。
Steven難免有些許失望。但他很快釋懷,聳聳肩說,他本來就不期望這封未經正規渠道提交的推薦信能被大學認可。「我只是想要一個證明,我參加過拜登助選的證明。」Steven認為,美國政治就像是一場博弈遊戲,人人都是玩家。這場博弈的公眾參與度極高,但因為有多方制衡,效率也很低。不過,他依然欣賞這個制度。「美國還是偉大的,因為它成功搭建了平台,把所有人都拉進了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