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政治轉型之前,我因工作原因,經常會回去緬甸走走,想去那裡就去那裡,不用擔驚受怕。如今卻感到不一樣了,緬甸人對中國人的態度好像有些倒退了。
如今衡量中緬關係的標準不僅是承認「一個中國」而已,還應該包括擁護「一帶一路」。但現狀是上熱下冷,官方熱民間冷。至於「民地武」的立場,更是撲朔迷離。今年是緬甸大選年,為了避免NGO拿密松水電計畫說事,2009年在密支那立起的密松水電工程標緻性招牌已於2019年中國國慶日前夕由中國CPI公司親自卸下,但NGO仍不放過,在習近平主席訪緬期間借題鬧事。
緬中友好協會中央會長盛溫昂(Sein Win Aung,曾任軍政府時期曼德勒準將市長以及緬甸駐中國大使)認為:「NGO是最糟糕也是最大的隱患。這些組織靠背後的美金生存,對緬甸的政治加以顛覆,主要表現在媒體輿論,所以我們緬甸反華聲音如此氾濫囂張,全是這些組織在作祟。」顯而易見,緬甸國內的這些所謂的「非政府機構」本身就是中緬兩國合作的最大障礙、以及緬甸國內武裝衝突的罪魁禍首,同時更是外部勢力干涉緬甸內政的主要藉口來源。因此,這些非政府機構如果不根除,緬甸將永無寧日。
小國很多時候都不是由自己決定命運,它們的發展需要外部的契機。話說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抵達北京, 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佈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
中美歷史性的和解在當時絕對是劃時代的事件,它對後來的國際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獲得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機遇,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因為中美和解,也讓亞洲部分國家獲得騰飛的機遇:亞洲四小龍崛起,之後還跟著來了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四小虎。
因為厭惡風險,才會造成價值窪地,一旦風險因素解除,這些價值窪地就會成為投資的目標,財富滾滾而來。亞洲一些國家在80年代經濟騰飛都是受益於這個基本規律。
緬甸現在就是這麼一塊窪地,現在沒有人要打緬甸,而是緬甸人自己打自己。西方無意在緬甸投資,中國意願,卻招徠各種奇談怪論。
據緬甸媒體Thithtoolwin 2020年1月19日報導,人們對中緬雙邊簽訂的33個檔普遍表示歡迎,人們普遍關心的是皎漂深水港和經濟特區計畫。據皎漂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若開邦財政稅收、計畫與經濟部長透露:「中緬兩國早在2018年11月8日已經就皎漂深水港和經濟特區簽訂了框架協定,今天只不過就有關分成比例修改後正式簽訂。」
中緬關係觀察家仰摩登Yan Moo Thein認為,從兩國簽訂的協定和備忘錄看來,兩國都在量力而行,合作前景光明。不僅兩個國家之間,就連民間交往也向好。但他擔心的是,目前已簽訂的協定會給國家經濟帶來多少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