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印度政治的貪腐,就算未超越中國,但肯定是可以相比肩。印度寶僑前執行長DAS曾出書嘲諷說:「當所有官員都睡著時,印度經濟才會開始成長」。貪腐必然導致企業成本增加、阻礙競爭、降低經濟效能。
相較於中國,印度的貪腐方式對經濟而言,又是屬於「更惡質」的一種─它是一種無組織、分散式的貪腐,從中央到地方、官員到民代、審批者到執行監管者、所有大小官員,都要從中撈一票,加上公婆多,不知誰說了算話,因此嚴重影響外人投資與企業經營。
一位印度高官被問到印度的外人投資為何遠低於中國時,他回答「問題在貪腐」;但中國同樣貪腐嚴重啊?他回答:「沒錯,但在中國,你只要賄賂一個黨就可以。」沒錯,純以經濟與投資而言,「有系統的貪腐」─貪得有系統、有組織、資訊透明、承諾可以落實,這種政治環境,即使不是受歡迎,但絕對是可以接受的。這種貪腐類似一種稅,是企業得到政治保護的方式。
回顧過去10年印度亮麗經濟發展,印度經濟學家沙阿甚至稱之為「腐敗泡沫」,認為那是政治腐敗與裙帶資本主義相互勾結推動的繁榮。
這次莫迪雖然提出「廁所優於神廟」口號,表達投注於經濟實務與改善民眾生活的決心─他希望民眾與國家,少花錢在宗教儀式上,多花錢在改善民眾衛生條件上。根據調查,印度仍有近一半的家庭沒有廁所,被迫露天如廁;落後的衛生條件造成4成兒童營養不良。
莫迪承諾重振印度經濟、創造就業、追趕中國。但與中國不同的是,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分權的政治體系、分散又腐化的官僚階層,社會上除了部份菁英,廣大的公共教育失敗、人力資源不佳;還有破敗的基礎建設…….。
莫迪面對的經濟問題不少,他只要讓印度與中國的差距不要擴大,就算是成功了。(美聯社)
具體數字上,中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總量已超過8兆美元,印度只有1.87兆美元;中國人均所得超過6000美元,印度只約1500美元;中國一年出口2.21兆美元,印度只有3121億美元,這代表印度製造業與中國差距極大。驅貧雖有成果,但仍有3分之1人口在貧窮線下,全球貧困人口有3分之1在印度─20年的經濟發展,印度分配問題完全失敗。
即使莫迪有效的重新啟動印度經濟成長引擎,但要保有長期的成長所需作出的努力,都難在短期見效─例如改善電力及各項基礎建設,短則5年、長則10年以上才能收效;再如公共教育的改良,至少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至於千年的文化與種姓制的改變,則更是難上加難。客觀評估,除非中國經濟突陷停滯,否則10年內印度毫無追趕中國的可能─其實,只要差距不要越拉越遠,莫迪就算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