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在科技上的競合:《未來科技的15道難題》選摘(2)

2020-02-25 05:10

? 人氣

有時微軟亞洲研究院會脫離基礎研究,專門為中國市場開發新型產品。以美國觀點看來,有些產品真的很令人驚訝,其中一個例子是女性人工智慧社交聊天機器人小冰,專門與青少年和二十多歲的青年聊天對話。在中國,小冰似乎填補某種社會需求,使用者平均每天和小冰對話十五到二十分鐘,談論一天的生活、人生遇到的問題,以及心中的希望與夢想。或許小冰填補一胎化社會的某種需求?小冰現在有超過六億名使用者,她的能力正不斷成長,現在還配備創作詩歌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小冰曾上電視播報天氣預報,並定期主持電視與廣播節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一六年春天,我們將小冰引進美國,結果馬上學到各國科技品味的差異。美國版的小冰叫做Tay,這個名字不過是小冰美國版爭議的開始。

當時我在度假,晚餐時很不應該地瀏覽手機。我收到一封比佛利山莊律師寄來的電子郵件,信中開頭寫道:「謹代表我們的客戶泰勒絲(Taylor Swift)來信。」光是這段開頭就讓這封信在收件匣與眾不同。對方表示:「想必您知道,『Tay』這個名字與我們的客戶密切相關。」不,其實我不知道,但是這封電子郵件仍然引起我的注意。

泰勒絲(Taylor Swift)。(美聯社)
泰勒絲(Taylor Swift)。(資料照,美聯社)

該律師主張,使用「Tay」這個名字會讓大眾以為我們的聊天機器人與歌手泰勒絲有關,並且違反聯邦法與州法。微軟的商標律師雖然抱持不同觀點,但是並沒有想打官司或冒犯泰勒絲的意思,除了Tay 以外,還有很多名字可以選擇,因此立刻開始討論更名事宜。

然而,我們幾乎立刻遇到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如同小冰,Tay 能透過對話中的回饋來訓練與人互動的能力。有一小群美國惡作劇人士策劃一場行動,利用推文訓練Tay 發表種族歧視言論,並且成功了,因此在Tay 發表一日多後就被迫下架。這一次我們不只學到各國文化規範的差異,更體認到人工智慧需要加強保護。

Tay 只是體現中、美兩國文化差異的其中一個例子。許多在美國研發的服務到了中國卻無法達成預期效果,因為中國使用者偏好國內專門為國人設計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性質與設計都和美國有差異。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美國的網路服務到了中國後都敗給當地的網路服務:論電商,亞馬遜不敵阿里巴巴;論訊息,美國的服務不敵騰訊的微信(WeChat);論搜尋,Google 不敵百度。在許多重要的層面上,這些中國國產服務以創新方法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品味,而美國的產品卻無法做到。

這凸顯全世界科技業—尤其是中國,愈來愈普遍的一項特色,各地都有聰明的人才,而中國企業致力創新,努力工作,並取得實質成功,其背後的基礎是美國等捍衛自由企業的國家,所重視的創新精神與強烈的職業道德感。此特質不只彰顯在研發科技工具的中國企業,更彰顯在迅速部署人工智慧科技的中國企業。由於市場部署速度快,更推動了中國科技的進步。這些推力的整合使中國科技業在中國市場成為美國企業的勁敵,讓美國企業面對其他市場所沒有的競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