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台灣家暴防治走了20年,杜絕家暴依舊難上加難!北市社會局根據2015年家暴立案數,首創「家暴風險地圖」,雖然為了避免標籤化特定里別,社會局選擇不對外完整公開,不過,初步得知,士林、北投、南港、內湖的部分里是北市的家暴高風險區。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05年全台家暴通報案量為6萬2千件,10年後的2015年,1年的通報數高達11萬7千件,10年增加5萬件,顯見社會防止家暴的意識逐漸覺醒,不論是家暴專線113與相關責任通報人如醫生、警察、學校老師等,更有更多的通報量。
平均每天263位家暴受害者 更多黑數未曝光
若從全國家暴受害者的實際人數來看,2008年的受暴者約為7萬6千人,2013年達到高峰的11萬5千多人,2015年則為9萬6千人,日均263位受暴者。
另一項數據更驚人,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衛福部於2014年委託師大社工所教授潘淑滿所做報告指出,台灣18歲以上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終生盛行率」為26%,即台灣的婦女,平均每4人就有1人曾遭受親密關係人的暴力相向,其中又以精神暴力為主,其次為肢體暴力與經濟暴力。
1成婦女曾遭受家暴 但求援者僅佔少數
此外,紀惠容也引用同份報告指出,2014年台灣「年受暴盛行率」為10.3%,亦即每100位18-65歲婦女中,有10.3人在這1年中曾有遭受家暴的經驗,以同年國內女性總人口換算,當年約有120萬的台灣婦女遭受精神或肢體暴力,但經官方登記在案的受害人卻僅10萬左右。紀惠容說,合理粗估,台灣有高達百萬的受害婦女仍困在家暴陰影下隱忍受怕,沒有浮出檯面,甚至忽視自己「已受暴」的事實。
國內家暴受暴的人口這麼多,除了暴力發生後的救援,公部門還能做什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2016年引入「大數據」工具,分析全市456個里的家暴數量,得出「家暴風險地圖」,堪稱家暴防治的創舉,希望能讓事前預防發揮更大功效。
不只老舊社區 新興住宅的家暴案也不少
北市這次的分析係以「里」為單位,過去家防中心認為老舊社區如萬華、大同區的家暴案較多,但透過資料科學研究後卻發現,在新興住宅區的案例也不少,數據顯示,士林、北投、南港、內湖當中的部分「里」才是真正的「家暴重災區」!
「原本我們以為萬華等老舊社區,社經地位較低、新移民人口數較多的家庭家暴較多,結果反而士林、北投區部分里出現較多家暴,」陳淑娟說,「我也想問『為什麼』?」言談中透露,即便家防中心成立10年,擁有海量的第一線服務經驗,但認知仍舊與客觀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有落差,就連她也為此感到驚訝。不過,社會局長許立民也在內部討論時提到,這樣的數據或許僅能代表該區通報踴躍,而傳統社區較乏人通報,未必代表該區暴力案特別多,因此,仍需召集專家學者共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