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風評:綠委戳破「口罩之亂」,原來還在亂

2020-02-19 07:20

? 人氣

口罩實名制6日起上路,基層藥局工作量加倍。(盧逸峰攝)

口罩實名制6日起上路,基層藥局工作量加倍。(盧逸峰攝)

防疫口罩實名制上路兩周,十四天之內,政府宣導從戴口罩到不必戴口罩;超商販售改為健保特約局販售;無記名一人每天限購三片到實名制七天限購兩片;因應中小學開學,增加各地衛生所為販賣點,教育部也準備配發學校五百九十五萬片口罩到學校;最近再增加兒童口罩每人七天從兩片增加到四片;不變的是排隊的依舊排隊,買不到的依舊買不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嚴重的是,就在政府因應口罩不足終於增產達標,宣布每天配發藥局口罩從一百人次到兩百人次,結果,基層藥局與藥師炸鍋了!原因很簡單,配發數量加倍的意思代表排隊人潮可能加倍,藥師處理號碼牌乃到分包口罩的時間加倍,更意味與民眾的爭執加倍;民進黨立委范雲臉書貼文,對基層藥師與社區藥局的辛勞肯定之餘,也主張政府應該予以補貼或減稅

綠委的「貼心」,毫無疑問是要趕上行政院防疫紓困特別條例的緊要關頭,讓補貼或減稅的優惠能普及更多產業或職業,這個政府方向對不對,猶待討論,不過却意外直接點破政府口罩政策,不斷在亂中調整却繼續亂,即使各種調整的立意不可謂錯,但錯誤應該是從政府統購徵收就難以回頭,一是違反市場機制,二是統購徵收四不像。

20200206-口罩實名制6日起上路,民眾至藥局購買口罩。(盧逸峰攝)
口罩實名制讓基層藥局累翻了。(盧逸峰攝)

首先,為民眾提供充足的醫療資源和配備,是政府的責任,疫情緊張時任何防疫物資不容囤積抬價,以確保民眾的需要得到滿足,違者必查必辦必追究,但要不要由政府統一徵收,除了市場機制之外,最需要考慮的就是政府配給能量,所謂「政府徵收」的最重大意義,就是保證每一位國民都能在這個政策下,公平取得口罩,這也是為什麼始終有疑問:為什麼不能讓村里長發放確保口罩到戶?很簡單,一來村里長沒有收銀機不能賣口罩,二來即使政府全面徵收也無法滿足每一位國人都有口罩。

政府保證收購却不能保證人人買得到口罩,就是政府徵收統購的最大盲點;更奇特的是,在口罩限購政策實施一周後,才經過媒體披露,全台區區八十家大小口罩廠商,竟有五十九家不在政府徵收統購之列!不論這些被政府眼中的「小廠商」每天產能到底有多少,當民眾還是買不到口罩的時候,就還是一個出口,結果政府的反應竟是「道德勸說」阻止廠商出貨販售,這不是荒唐嗎?口罩廠商不論大小,這是廠商的生計,政府不徵收又不讓販售?是要圖利特定廠商?還是要施壓不特定廠商,政府哪來的法源搶其飯碗奪人生計逼迫關門打烊?這就不能不讓人狐疑,政府徵收標準和考慮是什麼?

最近鴻海也決定比照大陸廠,在台灣廠拉出口罩生產線,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樂觀其成全力支持,不過,能否順利量產,還是得看中央能否騰手協助,因為原物料和口罩一樣,都成了中央統籌管控的「防疫物資」;這又是一個反諷,當新冠肺炎「救了中國大陸口罩業」,因為大陸央行則設立人民幣三千億元的再貸款專案,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重要醫療、生活物資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台灣却因為政府全面統購徵收,讓口罩業成了「準特許行業」,彼岸「社會主義社會」採取自由市場機制,而自由市場台灣却以計畫經濟鎖死口罩產業。

新冠肺炎防疫政府表現可圈可點,獨獨口罩政策處處盲點,出貨的(廠商)、販售的(藥局)、買貨的(民眾),都有怨言,補貼或減稅,算是「現金安撫」之策,就是未必能堵住幽幽抱怨之口。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