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前外交官的劉某人在網路散布「血友病童無中華民國籍」的不實訊息,引起社會譁然。他自稱相關訊息是從某知名粉專看到的,為此向社會道歉。道歉是正確的一步,但是,筆者還是很遺憾,他似乎忘了把這個歉意先給小朋友及其家人,因為他們受傷最重,不是嗎?
劉某人還說:「兩岸在戶籍跟健保制度上有一些灰色地帶,期許新國會可以一起找出這些漏洞,不要浪費台灣珍貴的社會資源。」筆者認為,健保的確有許多地方需要檢討,但是基於錯誤的假設、認知與偏見所導出的結論往往是不可取的,尤其類似納粹把戰爭失敗的責任歸咎於猶太人一般,把改革矛頭指向特定人、特定族群這種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檢討別人該不該享有健保或是懷疑別人的負擔是否太少,這種心理類似莊子所說的「仰而視『嚇!』」的現象,例如外僑生、陸生是否該享有健保?台僑、華僑的健保是否該取消?一直延續到陸配子女戶籍及納保都是,總是懷疑別人要佔「台灣人」的便宜,保費增加都是他們害的!事實上是如此嗎?試問,排除外僑生、陸生、台僑、華僑、移工、陸配子女…一般國民的健保費一年可以少繳多少?各別情形又是如何?健保局可以試算給我們看嗎?夸夸其談的名嘴、前外交官可以拿得出數據佐證自己的論點嗎?而不是想當然耳!
總有很多人在意別人在「使用健保」,卻忽略別人也在「繳納健保」這個事實;也不懂保險其實是分擔風險的概念,而不是福利政策。保險的範圍當然不可能無限度擴張,但是,削減「他人」權益前,能否先提供客觀透明的資訊讓社會大眾知悉影響程度,並供立委諸公參考。況且,把健保搞成像「施捨」,似乎其器小哉,在數據沒公開前,這些人怎麼敢確定「別人」是在「消耗健保」,還是在「贊助健保」呢?還是,製造社會對立與矛盾才是這些人的本意?
筆者認為,健保改革的對象是「浪費」,就像防疫的對象是「病毒」,但是,很多人都習慣把對象都變成「人」。比如說,重複就診領藥、小病上大醫院、逛醫院、補繳費後動大手術、藥價黑洞…等,也許這些真正導致健保漲價與浪費的內容也許太專業了,網紅名嘴無法置喙,但是,搞民粹,製造仇恨的伎倆正是他們所擅長的,而且自有一堆網路酸民跟風起舞,何樂而不為?就像「血友病童無中華民國籍」這件事一樣。
病毒可以隔離,而且,終有一天有疫苗藥物可以防治;相形之下,謠言就可怕多了,殺人於無形,毀人名譽於一旦,筆者認為這是防疫抗疫的當下,我們要深思的問題。
*作者為業餘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