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殖民地管理階層都是日本人,一些「內地」的官員、警察、通譯、教師來台工作,有的一待就是數十年,生產不少的「灣生」。一九一○年之後,為解決日本本地人口過剩、耕地與糧食不足等問題,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施對台移民政策,在全台灣設置十幾處的移民村,主要分布在當時的台東廳、花蓮港廳、台中州、台南州及高雄州,其中花蓮港廳吉野村是第一個官營移民村,移入的人口中,最多的是來自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故名「吉野」,曾被視為模範移民部落。
日治時期移民村並非完全以農業墾植為主,亦有以漁業為主者,二十世紀一〇年代初期建港的南方澳,有來自九州宮崎、大分、四國高知、愛媛的移民,我老家所在的南興里舊名就叫「移民仔底」,就是當時日本人(含琉球人)的聚落,他們帶來的漁船造型與鏢魚技術,至今仍是南方澳漁民冬季主要的作業模式。
不同於台生、蘭生這些名字取自父母,灣生是日本人、台灣人對在台灣出生、在台灣成長的日本人取的「綽號」,帶點輕蔑、憐憫的意味。「灣生」多半操著台灣腔日語,膚色也較「內地」人黝黑,而且大多未曾看過「內地」的櫻花與白雪,很難被本國人認同,而當時的台灣人,也常把這些灣生當做統治階層的共犯結構,灣生的尷尬身分可想而知,這也使我聯想菲律賓的「出世仔」。二十多年前,我執行兩廳院委託的南管演出計畫,來自菲律賓的師傅特別帶了一位擅長噯仔(小嗩吶)的年輕「出世仔」來當後場。所謂「出世仔」是華人(主要是閩南人)到菲律賓討生活,與當地土著結婚,所生的小孩,當地華人戲稱「出世仔」,同樣帶有調侃、鄙夷的意思。
((左)活躍在劇場界的中山侑,曾與唐崎夜雨(鄧雨賢)合作〈鄉土部隊勇士的來信〉一曲,在日本戰事吃緊之際,全台放送/《請問芳名》被喻為東京版傾城之戀,是當年NHK最有名的廣播劇,爾後不斷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原著作者田菊一夫也是灣生。)
不過,日治時期的「灣生」,也出現不少活躍於文壇、劇場的菁英,著名的中山侑就是一例。他的父親是一名乙末年來台的警察,曾在南庄、大科崁、桃園、新店、羅東、深坑等地服務,中山侑就是在深坑出生的灣生。另外,以《請問芳名》聞名、在日本戲劇、藝文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菊田一夫,自襁褓時期即隨養母來到台灣生活,一直到十二歲才返回日本,也可算是有頭有臉的「灣生」。
日治時期的灣生被遣返之後,成立若干聯誼會團體,並有聚會活動,緬懷昔日時光。田中實加這本以灣生為中心的專書,不是有關移民村與灣生的第一本著作,但她以人物為中心,用感性的筆調,點出日治時期移民村與灣生的問題,述說大時代夫妻、情侶、母女被迫台日分隔的悲劇情境,讓現代台灣人、日本人得以看到昔日移民村、灣生出現的時空環境,以及糾葛不清的歷史糾結。
(《灣生回家》,流遠出版社十月新書》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