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這是一個「短線政府」嗎?

2017-03-28 08:10

? 人氣

當沖降稅,這是一個短線政府嗎?(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當沖降稅,這是一個短線政府嗎?(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初審通過「當沖降稅」的證券交易稅條例修正草案,這是一個缺乏正當性更且效益低落的降稅─為什麼說此降稅「缺乏正當性」?其實,財政部長許虞哲無意間已給出答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沖降稅是因台股成交量已有相當時日都在低檔徘徊,所以想藉著降低當沖的證交稅率提升成交量。提升台股成交量的初衷當然正確亦該為之,因為一個市場的成交量高低有其重要意義;市場最怕的就是每天都是「窒息量」,成交量過低到幾近缺乏流動性─流動性高低是一個市場成敗的關鍵,成交少、流動性低的市場,會讓新投資者不敢踏進、舊投資人退出,沒有人願意在一個你要賣股票時無人接手、賣不出去的市場流連;中長期而言,成交量低、不夠活絡的市場,公司能享有的本益比必然較低,也會讓好企業不願在這種市場掛牌。

不過,行政院用一個最短視又最笨的方式來提高成交量:降當沖證交稅率。一般股票買賣的證交稅率是千分之3,當沖降稅後其證交稅率對半砍到千分之1.5。簡單講就是政府的政策變成是鼓勵當沖、獎勵短線買賣。

當沖客在股海中衝浪,靠著當天快速進出獲利,眼光佳、操作技術好的當沖客當然是快速獲利,但同樣也有當沖客被捲入股海沉沒了。當沖客是市場必然存在的投資客與現象,其中無所謂好壞可言,那就是一種投資風格的選擇。但當沖絕對不是值得政府以政策、低稅去鼓勵的作為,全世界沒有那個國家是如此作─許虞哲那句「台灣是第一個推動當沖降稅的國家」,其實已道盡其中祕密。

相反的是,許多國家是以政策─例如較低的稅率-鼓勵長期投資股票,而不是如台灣一樣「鼓勵短線進出」。那些有課徵證所稅的國家,一部份是不分持有股票年限長短,以相同方式與稅率課徵;一部份則是對長期持有股票者給予較低的稅率,例如韓國投資人持有股票在1年內賣出與超過1年者,課徵的稅率就相差10個百分點;美國短期與長期持有者的稅率最高更可差到20個百分點。

同樣的作法其實也出現在房地產方面,各國對出售房地產所得的課稅方式,要嘛就不分持有年限,以同樣方式課徵;要嘛就是對長期持有者給予較低稅率或甚至免稅優惠─例如德國對持有超過3年的自有住宅是免稅,10年前韓國為了打擊炒房大幅提升房地產的資本利得稅的同時,把持有超過5年才出售者給予免稅。國內新實施的房地合一稅制,同樣是對長期持有房地產者給予較低的稅率。

因此,從各國政府的作法來看,無論對股票或房地產,毫無例外的都是鼓勵長期持有、打擊短期炒作;即使政府與民間都接受市場的短期炒作進出,是必然存在的市場現象,政策上不必刻意打壓,但也絕對看不到任何一個政府、以任何一種型式的政策去「鼓勵、獎勵」短線進出、投機炒作。這次行政院以當沖證交稅率減半來挽救台股低量能,除了短視近利、缺乏正當性外,實在很難找到更適當的評語。

甚至更糟糕的是連「近利」都巴結不上。事實上台股指數高低、成交量多寡,受多重因素影響,市場派往往簡單的歸結於稅制因素─從過去的「力抗證所稅」到取消證所稅,再到現在的當沖降稅、蘊釀中的「股利所得減稅」,市場派無一例外的把矛頭對準稅制,但事實上存在著其它更重要又關鍵的因素影響著市場。

證所稅制存在時,台股曾經放量到1500億以上、加權指數還衝破萬點;而在取消證所稅之後,股市還是持續萎靡相當時日,證所稅真的是影響台股價量的關鍵因素嗎?今年以來台股成交量低,但近來隨著外資加碼,台股又是「價量齊揚」,當沖降稅真是那麼重要而關鍵嗎?而除非降當沖稅率吸引新投資者加入,否則只是把原先願意較長期投資者吸引過去變成當沖客,一正一負之間,台股成交量能因當沖降稅增加多少?

財政部估降當沖證交稅率每年稅損37.5億,其實,讓人憂心的不是或高或低的稅損,而是政府竟爾「領先全球」祭出走短線、鼓勵當沖的政策;是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根源?還是不願費時投入或無能拿出政策作結構改革?亦是這個政府就是「短線政府」?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