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部分國家錯過了及早預防與追蹤的黃金時期,開始出現大規模聚集性病例及社區傳播,病例翻倍式增長,究竟該怎麼做才能亡羊補牢,遏止病毒進一步害命?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南韓,當局提高檢測病毒的能力,迅速隔離患病者或疑似病例,搭配限制公眾聚會或在家工作等政策,已被證明有助於減緩疫情高峰。
《華盛頓郵報》12日指出,美國等正在應對疫情失控的國家,可從祭出極端封鎖政策的中國,汲取痛苦經驗的教訓,也可以仿效新加坡加強隔離,以及南韓大量檢測病毒的做法。喬治城大學全球公衛專家戈斯汀(Lawrence Gostin)強調,要使封鎖政策奏效,需要在防疫與公民自由之間取得平衡,「我們還沒有看到哪個國家達成這種平衡」。
公共衛生專家認為,各國實施封鎖政策應注意一個關鍵:須找到有效又不過度侵害人權的平衡點;極端的政策,例如在全國、全市鎮等範圍內實施強制隔離,可能會導致道德、法律和後勤補給上的問題,非但不能防疫,還可能產生更嚴重、混亂的後果。
大舉封城?別忘了武漢給全球的前車之鑑
中國重災區於1月23日起陸續宣布封城,義大利3月10日起將2月21執行的封城措施擴大到全國。大規模強制性封鎖措施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大讚;在美國,許多官員與專家也開始考慮,是否應頒布大規模強制性封鎖措施,紐約州率先決定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新羅謝爾市(New Rochelle)劃設「封鎖區」。不過美國專家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儘管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世界應該感謝中國實施的封鎖措施,但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不這麼認為──祭出極端的措施來封鎖武漢,不一定能改善疫情,只能確定中國付出了空前的人力和經濟代價。流行病學家強調,「封鎖」是否有效,取決當局實施的手段,一些國家仰賴社區居民的自願配合,搭配警察巡邏、罰款與檢查哨來強制執行。
中國的封鎖政策則是落在光譜最極端的那一頭,北京去年12月掩蓋疫情,直到今年1月20日當週,隨著農曆新年假期到來,數百萬計的民眾返鄉過年,中國官員才前所未有地宣告封城。3月6日發表在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1月23日禁止進出武漢的政策,事實上僅使國內傳播速度減慢3到5天,因為封鎖得太晚了,其他城市已診斷出許多病例。
這一項研究還表明,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實施的旅行禁令,使國際間的病毒傳播減緩了好幾週。但長期下來還是擋不住病毒,如何阻止瘟疫肆虐,取決於各國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