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極致而成功的臉書《平台策略》選摘(2)

2020-03-25 05:10

? 人氣

Uber。(美聯社)
如同蘋果公司、Google、微軟和臉書不必設立自己的工程團隊或簽訂合約,也不必支付第三方供應商設計在其平台上運行的數百萬個應用軟體,Uber、Lyft、滴滴出行和Airbnb等企業,同樣也不必擁有用戶乘車或租屋時可用的任何汽車和房屋。(資料照,美聯社)

解決雞生蛋或蛋生雞這個問題

為了連結更多市場參與者並讓網路效應開始發揮作用,所有產業平台都必須解決「雞生蛋或蛋生雞」這個問題,這表示市場的某一邊需要先介入,並提供吸引市場另一邊的東西。這種動態會因為平台類型和特定事業而有所不同,有時需要雙邊同時參與,並以一種鋸齒型的方式共同成長,如同信用卡用戶和商家那般。儘管如此,平台事業面臨的挑戰始終是相同的:從哪裡開始、如何開始,以及如何獲得足夠的動能,然後持續擴展。平台公司必須決定市場的哪一邊要優先考量:是司機或潛在的共乘乘客;是有空房出租者或潛在租屋者;是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或應用軟體開發業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通常,傳統企業能更直接地影響客戶如何看待其獨立的產品和服務,這類企業可能大幅仰賴供應商,比較不重視第三方企業自願投資互補產品或服務。許多新平台之所以無法成長,就是因為他們誤判市場哪一邊最重要,這就是為什麼蘋果麥金塔電腦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上,從未取得可觀市場占有率的原因之一。其他新平台永遠無法超越最初的發展階段,因為他們需要太多資金補貼市場的某一邊,並在產生夠大規模經濟和夠強大的網路效應以實現獲利並持續生存前,就已經把現金或創投資金用光。

*作者麥可‧庫蘇馬諾(Michael A. Cusumano)為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傑出教授,曾任東京理科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院長兼副校長,專精於策略、產品開發,以及電腦軟體、汽車、消費性電子產業的創業,也是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系統組的成員。擔任90家企業的顧問,包括英特爾、奇異(GE)、AT&T、思科(Cisco)、福特(Ford)、富士通(Fujitsu)、西門子(Siemens)、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與東芝(Toshiba)等。曾任《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總編輯與董事長,2009年曾被 Silicon.com 選為「資訊科技業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安娜貝爾‧高爾(Annabelle Gawer)為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商學院數位經濟教授暨數位經濟中心主任。與庫蘇馬諾合著《平台領導力》(Platform Leadership)一書,並曾針對平台主題發表超過二十篇論文、編輯其他兩本著作。她是推動平台策略研究和管理實務的領導人物,針對數位平台的監管向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英國上議院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提出建言。

大衛‧尤菲(David B. Yoffie)為哈佛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傑出教授,過去20年曾領導哈佛商學院的策略部門、高階管理學程、全球總裁組織學程等。他專精競爭策略、科技與國際競爭。擔任多家大型企業的董事,包括英特爾(Intel)、宏達電等,是英特爾董事會裡最資深的董事之一。本文摘選自3人共同新作《平台策略:在數位競爭、創新與影響力掛帥的時代勝出》(商周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