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當然也是給台灣明確的訊息:不等你了,要還是不要,自己看著辦!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會面時就說,兩岸ECFA的啟動比中韓FTA早,他不希望兩岸「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台灣現在需要奮起直追,做出努力,「和大陸相向而行」。哎,倒還真是「訓勉有加」哩。
在這次藍營潰敗,馬政府形同失去執政正當性後,北京不會再壓注在馬身上,原本的貨貿談判、兩岸交流深化、互設辦事處等都可能放慢腳步,甚至悄然暫停。多數兩岸專家都認為北京會先「靜觀其變」,而兩岸將面臨一段時間的低盪期,貨貿等重要協議恐怕在馬政府任內不易完成上路─如果結果如此,顯然對台灣產業與經濟不是一件好事。
再來需要觀察的是企業的動向─企業講什麼不重要,重點在他們對未來作何盤算與佈局。如果企業界認為中韓FTA對出口中國影響大,而藍營大敗後已無能完成貨貿協議,2016年又將再次政黨輪替,綠營上台後貨貿更是遙遙無期,那麼企業界對未來的投資規劃與佈局,就可能捨台灣就海外,到那些有FTA、在區域組織內的國家投資,那對台灣經濟的傷害當然是大而深遠─投資出走代表的是沒有就業機會、沒有GDP。
當然,如果企業界都認同那些綠營經濟學家「中韓FTA對台灣影響不大」的說法,馬照跑、舞照跳,天下太平,繼續投資台灣,那當然美得很,經濟不會受影響。但可能嗎?不論如何,未來的風險是升高了。
房市入空頭
選舉結果對經濟的另一個該是好消息的影響是─房市應可確定轉空頭了。
房市即將反轉的格局,其實在選前已出現,但選舉結果可能讓其加速。外在大環境看,美國QE(量化寬鬆)10月底結束完全退場,過去6年帶來房市(及其它資產)上漲最重要的低利與資金潮進入尾聲,雖然升息動作不會太快,一般預料在明年中後,但未來利率上揚的機率已升高,對房市當然是利空。加上美元重回強勢軌道,台幣趨貶,「資產股效應」難期待,房市要再漲的動力已不足。
在政策面上,打房動作持續,年底要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雖然碰上內閣總辭,但鑑於高房價是全民之痛,選舉結果相當程度亦反應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對高房價及其造成的社會不平的憤怒,新內閣應該是會繼續推動房地合一政策,業界也視此政策為「房價殺手」。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高房價(特別是雙北)早已是高處不勝寒,房價所得比到近15倍的全球之冠,除了富人與投資客外,對大部份民眾而言,特別是那些真正有自住需求的年輕人,這個房價已遠超出承受能力了。一個缺乏基本需求面支撐的房價,還能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