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至1950年6月韓戰爆發,由於中國內戰快速發展,以及對中共抱有幻想,美國政府採取「等候塵埃落定」的對華政策,靜觀其變,不願在軍事上援助中華民國政府。但是,美國政府內部對臺灣政策存在嚴重意見分歧,反反復復,決策和信息都十分混亂。美國軍方擔心臺灣不保,將墜入蘇俄勢力範圍,使西太平洋的海島防線出現缺口,甚至主張出兵接管臺灣,但遭到國務院的強烈反對。這段時期,蔣介石與美方就臺灣情勢的交涉對臺灣的地位和前途有長遠的影響。
1948年10月,國共內戰局勢惡化,蔣介石就做了最壞打算,指示中央銀行總裁俞鴻鈞將國庫黃金轉移到臺灣。11月23日,蔣介石私下與蔣經國商量,準備放棄在大陸的基業,到臺灣重起爐灶,建立反共基地。12月28日,蔣電告親信陳誠,決定任命他為臺灣省政府主席。但是,蔣介石擔心臺灣主權歸屬法律上有爭議,美國可能企圖收回臺灣托管權,不讓他控制臺灣。1949年1月12日,陳誠在記者會上主張「臺灣為剿共堡壘」。 對於陳誠公開提到臺灣的地位,蔣介石覺得他表達的不精準,寫信給陳誠表示:「臺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托管地之性質,何能明言做為剿共最後之堡壘與民族復興之根據也,豈不令中外稍有常識者之輕笑其為狂囈乎。」蔣要陳誠在臺灣主權歸屬問題上低調,同時加強對臺灣的控制。
共軍南下 蔣介石向美求援
1949年春天,蔣介石下野後不久,國共和談破裂,解放軍跨越長江,攻佔南京,直搗上海。5月7日,蔣乘江靜輪逃離上海來臺灣。在船上,他獨自眺望海洋,「甚想專心建設臺灣為三民主義實現之省區也。」,但是,蔣介石認識到,大陸如果淪陷,臺灣要獨立自保非常困難,「實非有賴於美國之協助不可。」。正巧,5月10日,美國陸軍副參謀長,前中國戰區盟軍參謀長魏德邁將軍來信,對中國局勢和美中關係表示關切,特別對建設臺灣為「反共基地」,提出了具體的建議。5月28日,蔣介石給魏德邁回信「臺灣如欲樹立為復興反共之根據地,其有關軍事,經濟,政治各項人才,更非借助於美國不為功,... 如果閣下能來華助余,因彼此相知有素,無謂之隔膜自可消除,則余相信今後中美合作,必能融洽無間。」,通過魏德邁,蔣請求美國全面援助臺灣。
可是,杜魯門總統和艾奇遜國務卿痛恨國民黨腐敗,不願意蔣介石這個舊盟友綁架臺灣,把美國拖入國共內戰。1949年6月15日,蔣介石收到宋美齡從美國來信,告以美國政府對華態度。蔣在日記中寫道「為美國外交及臺灣地位甚憂,以美國確有收回臺灣與承認共匪之可能,國際信義與世態炎涼,益難為懷矣。」[9]6月18日,蔣介石又自記「臺灣主權與法律問題,英,美恐我不能固守臺灣,為共匪奪取,而入於俄國勢力範圍,使其南太平洋海島防線發生缺口,亟謀由我交還美國管理。」蔣說「對此問題最足顧慮,故對美應有堅決表示,余必死守臺灣,確保領土,盡我國民天職,決不能交還盟國。如其願助我力量,共同防衛,則不拒絕,並示歡迎之意,料其絕不敢強力收回也。」,蔣介石此時非常擔心臺灣的主權與法律地位問題,憂慮美國會收回臺灣,因為臺灣是他與國民黨最後的立足之地,要死守才能保命,不能交還美國,但又要拉攏美國與他共同防衛,真是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