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多少都有叫外送的經驗,下雨天、寒流日,那些懶得出門、又不想開伙,只想賴在家裡的時候,外送員成了最好的夥伴;這幾個月,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民眾不敢出門吃飯,外送平台更加成為當紅炸子雞:外送員滿街跑,有時等個紅燈,前後左右都被外送平台的機車包夾,明顯感受得出近期業績成長。更有外送員表示,這兩周來,訂單數量成長4至5成。當疫情重傷經濟,外送生意反而大大受惠。
從餐飲到外送,整個用餐產業鏈被網路平台完全翻轉,不再仰賴店家獨立外送餐點,有了UberEats、foodpanda等外送服務,一打開app,餐廳選項一字排開,消費者不怕找不到餐廳、只怕選擇障礙、挑不完要吃什麼,也別擔心如何拿到手,由外送平台派遣的外送員,平均不到半小時,熱騰騰的食物就端到你手上。
外送平台夯!業績成長率高得嚇人?
我國最常見的兩家外送平台是「UberEats」和「foodpanda」,以前者為例,2019年Q4母公司Uber財務報表顯示,UberEats營收年成長達73%,反觀UberRides(載客服務)成長率只有20%。比起「共乘經濟」,外送平台成長更加顯著,是否暗示「載人」不再是Uber未來發展重點,「載食物」反倒更有潛力?
另一頭,foodpanda母公司Delivery Hero2019年Q3財報也指出,亞洲區營收較前一年增長了1倍之多,成長率高達103.9%。短短一年之內營收就翻倍。亞洲各地外送平台市場的潛力有多大,不言可喻。
根據東方線上消費市場研究調查結果,2019年12月台灣使用美食外送平台服務(包括UberEats、foodpanda與戶戶送)的消費者僅占全體28.8%;今年1月,比例上升至33.1%,在新冠肺炎蔓延的2月,比例已達創新高的35.6%。由28.8%成長至35.6%,只用了短短兩個時間,可見疫情推動外送平台的趨勢十分顯著。
UberEats爆發式成長,源自公司上市後急著轉虧為盈的壓力,但此舉也有副作用,華爾街日報指出,加入Uber已有六年時間的UberEats部門負責人德洛吉(Jason Droege)宣布離職;此外,公司為了盡早看到成果,已將印度事業賣給對手,且陸續退出維也納、韓國,以便聚焦在現階段已經領先的市場。
錢流進誰的口袋?
外送平台以少許費用推廣多元餐點,快速被消費者接受,以UberEats為例,不分訂單價格,以距離作為區分,外送費落在25元至60元之間,價格還算合理。若多人一起用餐可平分運費,那更是顯得划算,這也是外送平台快速滲透消費者生活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