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的華爾街】獨角獸求生記:上市股價腰斬,Uber才發現送餐比載人好賺...

2020-03-24 07:20

? 人氣

不過,錢到底流到誰的口袋?以每筆外送費平均40元為例,這筆錢自然不是全由外送員收取,一般來說,外送員每接一筆單,平均拿到70元左右,而外送平台會向合作餐廳收取餐點售價的3至4成作為費用。以一筆200元的餐點為例,平台可能向消費者收外送費40元,再向餐廳抽餐點費3成、也就是60元,平台這一筆訂單總收入100元,扣除外送員70元費用,最後平台到手的收入約在30元左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問題來了,被抽走高額費用,餐廳為什麼仍願意與平台合作?

餐廳知名度各有高低,越是知名的餐廳,外送平台越是願意「讓利」、力求透過這些名氣響亮的牌子吸引最多客源;唯有那些獨立、開設不久的小店面,餐點才會被平台收取高額費用。那麼對店家而言,與平台合作真的有利可圖嗎?

其實不少剛起步的小店面,願意與外送平台合作,並不是為了接訂單,而是為了行銷。將自己的品牌曝光在外送平台上,一方面來說也有打廣告之效,對新開的店家尤其有利。藉著平台,打開自己的知名度是許多獨立小店加入平台的主因。

除此之外,眼尖的消費者也會發現,有些餐廳一放到平台上,價格和店內食用就不一樣了!部分店家利用調漲外送餐點的策略,把一部分漲幅轉嫁給消費者。

至於原本就有外送服務的店家如麥當勞、必勝客與鬍鬚張等,則是基於穩定的外送人力網路,仍願意加入外送平台。畢竟有時店裡忙碌,企業可能為了少許外送訂單,還得在同一時段增聘員工;有了外送平台的協助,它們就能充分調度人力,讓外送平台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外送員是肥缺 月入高達12萬?!

截至2019年10月,台灣有超過4萬5千人從事外送員工作。他們總是使命必達,盡責地將餐點送到門口,隨著外送平台崛起,外送員也成了市容常見的一部分,在車陣中總能看到幾輛後座載著巨大保溫箱、顏色不同的外送機車。

曾有外送員在網站上公開薪資單,表示從事外送工作,月入竟能高達12萬!外送真的這麼好賺嗎?除了接單收入,外送員承接訂單量多寡,也可換得不同程度的獎金,也就是說,若接單總數愈多,收入與獎金便相應增加。

外送員可自行決定接單數量,若每天接單超過40筆,確實有機會達到月收入12萬。不過,如此一來每天工時勢必超過10小時,除了機車折舊,更沒有周休二日可言,等於諸多成本自行吸收。

就在國內連續出現外送員死亡車禍後,平台與外送員原訂「承攬契約」受到社會廣大矚目,也被勞動部認定為雙方應為「雇傭」關係。承攬契約與雇傭關係的差別是,在承攬契約下企業不需負擔勞、健保,若外送員工作時發生意外,外送員完全得不到來自平台的賠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