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2016年5月就任,同年12月聖多美與我斷交,拉開蔡總統第一任期斷交潮序幕。不到4年,我連斷7個邦交國。邦交國總數降為15國,創下中華民國邦交國總數新低。
蔡總統第二任期即將開始,會不會有下一波斷交潮?若斷交潮出現,民進黨政府有無能力抵擋?邦交國總數會不會再創新低紀錄呢?
邦交國總數的變化在於建交與斷交相抵。蔡總統執政未滿4年,斷交7國,關鍵在於打破馬總統時期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引發第一波斷交潮。蔡總統無法新增邦交國,關鍵在於我國實力今非昔比,由亞洲四小龍之首,跌落至尾端。尤其外交預算逐年遞減,已經無法吸引任何國家與我建交。
2019年9月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相繼與我斷交後,中共考量我總統大選將至,刻意避免予民進黨政治操作的口實,沒有繼續奪我邦交國,第一波斷交潮暫時終止。
當政府嚴陣以待新冠肺炎第二波疫情時,第二波斷交潮已悄悄來襲。我邦交國海地外長日前證實已要求我政府撤換大使。
雖然海地外長聲稱「邦誼不變」,但是其中透露不尋常的氣息。駐在國主動要求撤換大使甚為罕見。依照外交慣例,派遣大使前,人選都是經過駐在國政府正式同意,尤其是我現任大使到任尚未滿一年,不大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而被要求撤換。此事雖未明白看見中共身影,但不能排除中共因素。
蔡總統第一任期,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在競選連任時,蔡總統以「反中抗中」為主軸,獲得817萬高票,使兩岸關係更加緊繃。此次新冠肺炎爆發,民進黨政府以及許多網民的種種表現,更加深兩岸敵意,使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台灣反中情緒高漲,疫情期間兩岸針鋒相對。大陸疫情減緩後,展開下一波兩岸邦交戰,當在意料之中。海地邦交出現警訊,頗有山雨欲來之勢。
當邦交出現警訊時,民進黨政府的對策不外乎加碼援助,同時請美國出面干預。日前美國國會通過「台北法案」,要求行政部門採取具體措施助我護邦交。川普總統也在3月26日簽署成為法律。但如此雙管齊下,就能確保我邦交無虞嗎?
2019年索羅門群島與我斷交案例,顯示美台聯手仍然力有未逮,也充分顯示護邦交並不能僅僅依靠經濟援助。邦交國轉向還有其他考量,而這些考量因素,正是我國的致命傷。
國際間有大國集團、區域集團。小國雖然無法加入大國集團,但總想要攀附大國,獲取利益。中共2010年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市場廣大商機無限,國際地位大為提高,世界各國爭相與之交往,形成國際潮流。
中共身為大國集團的一員,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間甚具影響力。又藉由「一帶一路」、「亞投行」向開發中國家招手,我邦交國甚難抗拒中共強大的吸引力。
每次友邦與我斷交,蔡總統一律指責中共金援誘惑。事實上,兩岸邦交戰的手段,正悄悄地從單一的經濟援助,走向多元較勁。可嘆的是,台灣國際地位低落,經濟實力下滑,在國際場域沒有其他籌碼與中共競價。
當經濟援助不再是邦交國唯一考量時,民進黨政府若不能改善兩岸關係,與中共建立共識,下一波斷交潮來襲,我方潰不成軍,不難想像。
*作者為前駐海地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