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矚目的「川習會」落幕,雖然不論在經貿政策或地緣政治上,尚無非常明確的藍圖與結論,但在堪稱「和樂」的氣氛下,雙方決定以「百日計畫」改善雙邊貿易關係並合作對付敵國─這應該會是一場你退我進、我進你退的探戈舞曲的開始,縱然偶爾「踩到對方腳」,但雙方註定是要繼續「共舞」這一曲。
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與衝突點,雖然包括了從國際合作、地緣政治再到經貿關係,不過,以川普的商人性格與美國利益優先的想法,經貿關係佔了最大的比重,《金融時報》就稱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過去,雖然有學者擔心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指新強權興起與舊強權終需一戰),但短期更現實又可能發生的是經貿大戰而非軍事衝突。
而川普從選前到選後,對中美關係著墨最多且最深者、用語最粗魯者,也全部是經貿關係。從批中國偷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扼殺美國」、造成美國對中國龐大貿易逆差是「中國強暴美國」、到指責匯率操縱「中國是匯率操縱總冠軍」,還揚言要把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的稅率拉到45%。
不過,在川習會之中,至少就公佈的消息來看,這些惡言惡語都不見,也未實際觸及議題,而改以雙方同意的「百日計畫」架構新的經貿關係,目標則是藉此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因此,未來的戲碼路數大概可推斷出來:中國會增加對美國的採購:特別是可能建立中國省市對美國各州間的關係,類似當年台灣為了平衡中美貿易逆差,每年組成龐大的採購團赴美採購農產品,同時藉此建立與各州國會議員的關係與支持;原本傳聞習近平帶有一張「相當漂亮」的採購單,不過這次未宣布,但未來應可納入其中。
美國的回報則是不會全面對中國商品採取高關稅的差別對待(其實這點原來也是不可能作到),但對個別產品則會採反傾銷手段對待之─這點其實中國雖不樂見但是可以接受,因為其方式就如小布希、歐巴馬兩朝以來的作法,而且即使美國祭出反傾銷手段,中國還是可有辯駁申訴管道。
除此之外,對川普最在意的「為美國人創造工作機會」,中國會以對美國更開放及增加對美國投資為之,讓川普對內部可交代─前者其實有利於中國內部產業調整,後者則是中國早就如此作了,為的其實是本身企業擴張、尋找新技術、去化資金與分散風險等考量。
中國這幾年已經由早年吸收外資最大的國家,逐漸成為對外投資大國,甚至成為資本淨輸出國家,每年對外投資超過千億美元,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排名第2的對外投資國,其中,美國原本就是投資的重心。2015年中國投資美國150億美元,去年暴增到456億美元,今年在「百日計劃」加持下,為了中美經貿關係,這個數字即使不能再暴增,但肯定可以維持住一個漂亮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