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做為受境外輸入病例影響最大的城市,也升級了檢疫舉措。國際進京航班自三月二十三日開始,都會先前往天津、石家莊、上海浦東等十二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實施檢疫,符合登機條件再搭原航班進京。抵京後需要到集合點集合,簽訂進京承諾書,再統一集中隔離觀察十四天,完全沒有機會私自離開機場抵達社區,在「確保切斷社區傳播鏈」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強硬。
很多境外朋友最好奇疑惑的是,這樣嚴防境外輸入,是否意味著中國境內的疫情狀況真的已不留死角?各地「清零」的可信性又有多強?
當然這需要後續的更多觀察才能予以確認,但至少以北京的狀況來看,社區、商廈及公共場所的管控仍十分嚴格,出入證實名制結合大數據訊息,可以鎖定任何「可疑人士」,外地返京人員仍需進行集中隔離觀察,試圖以短租、酒店等方式躲避集中隔離全無可能。而武漢市主城區的公交線路日前逐步恢復,也是採取實名制掃健康碼。
「電子路條」已可互通多省市
做為「電子路條」的健康碼,目前已在上海、廣東、四川、山東等多地實現互通互聯。所謂健康碼,不僅依靠民眾自主填寫信息生成,而是要結合衛健部門的患者數據、海關部門的出入境數據和手機運營商所提供的用戶出行信息,綜合考量對比後生成。
加上該碼還會動態變化,以七天為周期不斷刷新,異常數據(如線下測體溫異常)也會實時上報社區和屬地政府部門,個人行動軌跡及健康信息都無所遁形。必須承認的是,大陸的防控效率與這種精準的數據管控運行邏輯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