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將軍於3月30日病逝台北,他一生的地位獲得了海峽兩岸藍綠紅三方的共同肯定,確實是一位值得我們緬懷的英雄人物。站在民進黨的角度來看,他是位捍衛台灣免於遭受中共統治的國軍英雄,從國民黨的立場出發,他確保了經國先生去世後國家政權的和平轉移,是中華民國政治民主化的先鋒,就年共產黨也把他視為反對台灣獨立的夥伴。
或許也真的只有像郝柏村將軍這樣,經歷過對日抗戰與政府遷台歷史的老一代國軍元老,才能同時享有來自兩岸三個不同政黨的共同推崇。畢竟曾經與他在戰場上相互對峙的共軍元老早已離開人世,現今的中共官員基於中國人的倫理輩份,對郝柏村還願意抱持表面上的尊重。雖然如徐焰這樣的解放軍鷹派,早在2015年就已經因抗戰史觀的不同,對郝柏村大放厥詞不只一次了。
何以郝柏村院長,會在反對台灣獨立的同時,比其他往來於兩岸的退役將領更加遵守自己身為中華民國軍人的分際,絕對不為中共的對台統戰背書呢?或許這要從郝柏村將軍的一位遠房親戚,連陸軍第42集團軍司令郝鵬舉將軍的歷史有些關係。郝鵬舉將軍是誰呢?即便是精通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歷史的國人,也未必都知道這號人物。
從約翰·伯奇被殺談起
第一次聽聞郝鵬舉將軍的名字,是就讀高中時閱讀美國海軍學院東亞和軍事史教授余茂春先生的著作《美國間諜在中國:美國檔案館絕密檔案》(OSS IN CHINA: Prelude to Cold War)開始的。抗戰勝利後不久,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身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約翰·伯奇(John Birch)上尉,率領一支由11名美國人、中國人還有朝鮮人組成的小隊經由徐州前往濰縣,準備解放關押在當地的盟軍戰俘。
徐州正是汪精衛政權淮海省的省會,當時擔任淮海省省長的郝鵬舉正是伯奇要接觸,並爭取合作的對象。結果伯奇還沒有接觸到郝鵬舉,就先在8月25日遭遇到了一支8路軍小分隊。此刻國共關係已經緊張,8路軍也基於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ck Jay Hurley)力挺國民政府的立場,對美軍的態度由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友善態度轉向敵視,要求伯奇解除武裝。
結果傳教士出身的伯奇,卻因為抗拒8路軍的繳械命令而慘遭槍殺,成為了首位死在共產黨人手中的美國軍官。後來經由周恩來出面向美軍駐華司令魏德邁(Albert C. Wedemeyer)將軍致歉,這段美國與中共在日本投降後10天內爆發的武裝衝突才平安落幕。伯奇的屍體也被就近移交給了改編為國軍新編第6路軍司令的郝鵬舉將軍,並在徐州為這位美國二戰英雄進行了簡單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