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雙重標準,對不對?沒得討論,只能留待疫災過後檢驗。有一點可以確定,不論中國如何打壓台灣,台灣依舊生機蓬勃的存在;而不論民進黨蔡政府多麼想對中國視而不見,中國依然巨大─即使是有著各種毛病的巨大,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其復原能力亦不容小覷;疫災過後的全球經濟,中國不可能不扮演關鍵角色,中國能復甦,世界有希望,中國爬不起來,全球經濟就沒指望,就像此刻必須即即刻救援美國一般,這個世界承受不了兩大強權因疫災的經濟重傷害。
蔡英文口罩支援他國,顯然並不包括中國,但未必排斥中國,比方第一批撤之離包機東航返航時,原本要捐贈萬件防護衣讓東航帶回去,但東航以沒有準備而未被接受;這未必能解讀為兩岸敵意,只能說「未經協商」,包機旅客名單臨時插入者,我方不接受,防護衣不在「名(貨)單」之列,東航也不敢帶回去,但至少反應一點,兩岸口頭相抗之外,仍存有一絲絲架起友善橋梁的心意;而蔡英文在被動答覆媒體詢問「防疫國際盃」是否包含中國時,也婉轉表明願意和各國合作,雖非肯定但亦不否定;而此刻中國已經從疫災中緩慢復甦並支援他國,大概也不必台灣有限的資源,兩岸各自控管疫情,就是最好的防疫。
兩岸隔空鬥嘴鼓,屬於兩岸「特殊關係」的特殊情境,兩岸關係不論如何特殊,是冷是熱,重要的是「有(維持)關係」,陸委會陳明通稍早前在立法院答詢時明白表示,ECFA十年檢討之期已到,「希望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不希望對岸停掉」,換言之,不論政治是否維持行禮如儀隔空時不時嗆一下,經濟上則維持既有協議為重,而不論ECFA是停是續,兩岸經濟交流再冷也斷不了、不能斷,經濟如此,民間交流更是如此。這個世界既有台灣,也有中國,兩岸各自存在、相互依存是逆轉不了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