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將至,然而依勞保納保總人數統計、為數約1000萬名的「台灣阿榮」,面對國內長期低薪、過勞、職災頻仍的工作環境,即使在屬於自己的節日,恐怕也很難開心得起來。據勞保局統計,國內每年職災傷亡總人數幾乎都有5、6萬人之多,2015年傷亡人數雖創下近5年新低,但全年仍有579名勞工因工死亡,即平均每天就有1.6人為了謀生一命嗚呼,令人不勝欷噓。
所謂職業傷害,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工作造成的各類型大大小小的傷害。照說工作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一個人對於自身負責工作的危險性之所在,理應再清楚不過;當然,身為雇主,對於員工的執業安全,更有責任依據專業防災標準作業程序(SOP),落實各項措施與準則,將勞工傷亡降到最少。
然而翻開勞保局核定的勞保職災傷亡給付統計,國內每年因為在職場執業過程中,不慎墜落、跌倒、被夾、被捲、被刺、被割、爆炸、電擊、火災、溺水,以及在上下班或拜訪客戶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等各種意外傷亡的勞工總人數,竟然年年都在5、6萬人以上。
單以近5年的來看,2011年更曾達到一年之內職災勞工傷亡人數就破6萬,且一舉攀上6萬1788人「高峰」的記錄,包含造成傷病5萬7269人、殘障3863人、死亡656人。即在小小的台灣,當年平均每天就有169人在職場上受傷,其中更是每日10人成殘、1.8人失去寶貴的生命。
幸在各界大聲疾呼及共同努力下,職業傷亡人數雖未見大幅陡降,但近年總算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職災總傷亡人數更從2011年的6萬1788人,慢慢減少到2015年的5萬4198人,降幅約12%。
2015年統計 每日平均8人成殘、1.6人送命
生命無價,更何況每名勞工都有可能是一個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即使是以2015年、也是我近5年繳出最好的「成績單」,全年還是有多達5萬4198名勞工遭受職業傷害。也就是說, 數萬名勞工為了糊口謀生,除了勞心、勞力、流淚、流汗,每天平均還有148名勞工要在職場上「流血」;更甚者,期間每日平均更有8人一夕成殘、1.6人送命,如此這般令人難以睹卒的斑斑血淚,讓人雖知台灣勞工安全整體表現已有進步,還是難以吐出「欣慰」二字評價。
勞動部官員指出,針對職災傷亡,目前各國多以「死亡千人率」進行控管與比較,過去我職災死亡千人率雖多優於韓國、新加坡,卻比日本差,與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國家,更有一大段距離。
台灣職災雖降低 仍與法、德、英有差距
台灣自2001年以來便痛定思痛,從中央到地方持續推動各項降低職業災害策略,終使職災死亡千人率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每千名勞工因職業災害死亡0.077人,降至2015年的 0.026人;惟此成果雖優於韓、日、美同期表現,卻被新加坡迎頭趕上,與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相較,也還有努力空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若就整體職災傷傷亡人數來看,勞工納保人數往往遠多於其他行業的製造業勞工,職災傷亡人數似乎也多於其他行業。但若單就死亡千人率,並將各行業納保人數納入考量,則各國均以營造業職災死亡千人率一枝獨秀。惟呼籲營造業主應引以為戒,不僅應透過各種方式持續提升工安水準,更不該將「危險」視為該行業的「必要之惡」,如此,過去在工作中不幸犧牲生命的勞工,也才算死得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