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美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都祭出現金直接補貼,中國則是從3月起由地方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超過30個地方政府發放方式出盡奇招,「你領券了沒」成了社交熱詞,但發放的都是大都市而不是鄉村,顯然「城鄉有別」。
各國紓困刺激經濟方案大不同
日本、新加坡紓困的刺激經濟方案中,星國直接發放現金600星幣(約12600新台幣),也有補助員工75%薪資補貼。南韓則是針對全國1400萬戶家庭發放災害補助,經費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承擔。香港在2月初出手更闊氣,向成年市民每人發放一萬港幣(約4萬新台幣)現金。
美國紓困方案是協助企業和民眾度過難關,其中紓困受創產業、提供中小企業貸款,都是希望避免失業潮。此外,美國政府依家庭年收入及有無未成年子女等標準發放,個人1200美元、夫妻2400美元、未成年每人最多可領到500美元。
台灣政府編列消費紓困預算,發放方式還在研擬階段,目前規畫方向不是直接發放現金,而是以行動支付平台推出酷碰券111億元,民眾只要在適用通路消費,即可享25%優惠,每人每月優惠上限1000新台幣;也有搭配敬老卡,預估可帶動1000億消費。
中國城市從3月開始已有30多個城市發放消費券,包括南京、寧波、濟南、廣西、杭州等多個省市先後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有文旅、體育、暖心及多種消費券,累計消費券總額度超過40億人民幣(合188億新台幣)。不少地方政府與電商合作,透過線上支付使用消費券,如安徽合肥市和阿里巴巴合作,山東青島市和騰訊合作,江蘇南京市和美團合作,也有城市與企業合作發放消費券、代金券、優惠券等。
以南京為例,南京官方推出包括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遊等七大類、總額度3.18億人民幣(約15億新台幣)的消費券;其中餐飲等消費券需透過app預約後抽籤領取,再轉入支付寶卡包使用。江蘇寧波、山東濟南等城市也發放文化和旅遊消費券給市民。湖南省發給每人約300人民幣(約1400新台幣)的暖心消費券。
發放消費券非長久之策
中國各地方政府刺激消費的方式不只是發放消費券,而是一套「組合拳」。例如江西省將在今年第二季試行周休2.5天彈性作息,引導幹部、職工周末外出休閒度假。彈性作息減少的工作時間,透過延長其他工作日時數補回。與之配套的是,部分景區周五下午門票半價,投放1000萬人民幣電子消費券,推出優惠套餐和大禮包等。
據《證券時報》報導,杭州發放的消費券已核銷2.2億人民幣(下同),帶動消費23.7億元、乘數效應達10.7倍;鄭州首期發放5000萬元消費券,發放兩日核銷1152.4萬元,帶動消費1.28億元,乘數效應達11倍。
但有中國網民反映發放消費券只是噱頭。河南鄭州發放給民眾近4億元消費券,4月3日發放第一期,但民眾要上網去搶時「瞬間秒殺」,網民開罵:「在支付寳上每個人搶50元,不到3分鐘就搶完了,到底誰搶走了?這就是炒作嘛!」
中國經濟學者分析,各地疫情和經濟水準不同,消費券可刺激短期消費,但非長久之策,當務之急是透過「減稅降費」等方式解決,避免大量中小企業破產。也有學者認為,民眾用現金消費更有感,而非受限券額、指定消費項目,在市場動盪時局中,「現金為王」更具刺激消費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