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零年,仍處於冷戰期間的美國華府政治圈,流傳著一句「只有尼克森才能去中國」的玩笑話。這句話出自於民主黨籍參議員曼斯菲爾德之口,用來形容當時反共氛圍中,如果沒有強硬的反共形象,就算是出自善意追求和平,政治人物選擇與共產黨接觸,都等同於政治自殺。想不到沒過多久,民主黨的玩笑話就成世界新聞頭條,尼克森真的在一九七二年造訪中國大陸。
堅決反共的共和黨總統,大膽向中共遞出橄欖枝,但是民眾的接受度卻出奇的高。根據蓋洛普民調當年的資料,尼克森訪中不但大幅提高了個人支持度,更有近七成美國人認為,訪中有助於世界和平。不過,政治領導人要向敵國釋出善意,可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試圖考慮用提供物資援助的善意,換取北韓裁減核子武器,可是卻立刻引來不分黨派的批評,認為歐巴馬對北韓示弱令美國顏面盡失。想不到川普執政之後,大打北韓牌,甚至跟金正恩搏感情,不僅沒有讓川普大失血,甚至還因此獲得共和黨支持者瘋狂按讚。
政治學的研究發現,採取強悍立場的鷹派政治人物,比溫和的鴿派,享有更大的外交政策操作空間,進而擁有明顯的鷹派優勢(Hawk Advantage)。因為抱持鷹派立場,在國內民眾的心中往往能建立起捍衛國家利益的形象,因此不論鷹派是真心追求和平,還是只把和平當成爭取更多民眾支持的手段,早已對敵國不滿的民眾,大多會因為愛國,而選擇支持強硬的立場,而不會多加批判。
如果把鷹派優勢的研究結果代入兩岸關係,就不難理解溫和的謀求和平,會遇到怎樣的挫折。隨著中共在國際上持續打壓臺灣,民眾對追求兩岸和平的方式,也從贊成理性讓步換取溫和對話的機會,轉而願意考慮支持強硬對抗來衝撞出空間的手段。由政大選舉研究中心在今年大選前後,對同一群受訪者所做的追蹤式民調來看,選前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中間選民,認為兩岸應該繼續以九二共識做為和平對話的基礎,但是同一群受訪者在選後,只剩下三成仍然支持九二共識。如果以不同年齡層來區分,四十歲以下的選民,對九二共識的支持比例,選後更是大幅減少近百分之五十。
不過,這樣的轉變,不代表大家不要和平,因為同一份調查中也發現,即使對未來統獨走向有不同意見,但不論選前選後,都有近九成的民眾,認為維持現狀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想要維持現狀,卻又不想再忍受中華民國被打壓國際空間的委屈,選擇看起來能強勢捍衛國家主權的政治人物,並且讓他們享有「鷹派優勢」,證明了對於追求和平,臺灣民眾真的厭倦了永遠處於被動。其實,九二共識的意義本不是現在民眾眼中的委曲求全,相反的,一中各表主張的正是追求兩岸對等互動,過去也發揮了最佳效果。可是,現在這四個字被污名化,加上過去公開捍衛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多半被刻意貼上親中的標籤,這也是為何,就算喊出「Over My Dead Body」,感動的也只有自己人。
「一中各表」是強調兩岸平等的核心原則,也是在野黨應該用來捍衛中華民國的基礎。九二共識可以檢討,但是更需要先思考的,其實是整個政黨究竟要如何改變民眾心中的形象?以「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心態面對中國,或許有助於兩岸對話,但既然已是在野黨,就不能不正視「鷹派優勢」壓縮了溫和對話空間的困境。面對現實,想要扭轉情勢,進而能為兩岸帶來真和平,國民黨就必須勇於向對岸表達臺灣的真實民意,只有再次得到人民信任,才有機會代表中華民國談和平。七零年代美國華府的那句玩笑話,改成「只有夠強硬,才能去中國」,或許正是在野黨應該思考的方向!
*作者為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