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焚而不燬的黨外精神

2017-04-21 07:00

? 人氣

美麗島事件進行軍法審判,7名被告(左起):張俊宏、黃信介、陳菊、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林弘宣出庭。(維基百科)

美麗島事件進行軍法審判,7名被告(左起):張俊宏、黃信介、陳菊、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林弘宣出庭。(維基百科)

一、引言

二次戰後,由於二二八所帶來的「創傷」,台灣歷史走過一段漫長而陰暗的幽谷。從1947年2月到1987年7月(解嚴),至少經歷一個世代以上的歲月,台灣歷史才漸漸從冬眠中甦醒過來,展現春天的氣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百年台灣,繼蔣渭水世代所締造的黃金十年,李登輝世代所遭遇的悲愴年代,黨外世代經由共同的努力,開創出台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年代。

在戒嚴體制下,國民黨實行一黨專政,不容許政黨競爭的形勢出現,因此當《自由中國》所代表的知識份子準備和代表草根的台灣無黨政治人物,進行有組織的結合時,國民黨便逮捕雷震等人,籌組中的中國民主黨胎死腹中。

1977年的5項地方公職選舉,因中壢事件使黨外在省議員與縣市長方面獲得2成左右的當選席位,黨外力量大增;1978年底,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黨外人士助選團所帶動的氣勢,以及因中美斷交所引發的選舉中止,加上,黨外逐漸形成美麗島政團所開展的巡迴演講,都將二二八以來長期被壓抑的民心激發出來,最終國民黨以赤裸裸的手段進行大逮捕。

施明德在美麗島大審時,不同於其他被告嚴肅的表情,面帶微笑神情輕鬆,對於死亡毫不畏懼。(維基百科)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維基百科)

美麗島事件以後,黨外再出發;2年之內,黨外又從政治上的冬天邁向春天。國民黨面對黨外的焚而不燬,高壓不成,改用分化,但大江東流擋不住,與美麗島政團有著血肉相連的民進黨,終於突破黨禁,昂然在戒嚴統治下成立第一個具本土性的政黨,此時點距美麗島事件約7年,距自由中國事件約26年。

民進黨的成立,代表台灣走向政黨政治競爭的開端。民進黨更進而以總統直選制引導中央政治體制的改變,從而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首度贏得中央執政,開啟中華民國政府政黨和平輪替的先例,台灣的民主成就,儼然成為全世界第3波民主化國家的典範。

二、爭取民主的年代

  • 從《自由中國》到省議會

‧《自由中國》

從歷史觀點言,發行持續約11年的《自由中國》半月刊雜誌,可說是因政治局勢的變化而創刊,又因政治情勢的變化而被迫停刊。

1949年,胡適與雷震等人鑒於國共內戰所帶來的風雲突變,有意仿效二戰初期戴高樂成立「自由法國」的作法,決心創立《自由中國》刊物,胡適在《自由中國》的發行宗旨上寫道:

我們在今天,眼看共產黨的武力踏到的地方,立刻就罩下了一層十分嚴密的鐵幕。在那鐵幕底下,報紙完全沒有新聞,言論完全失去自由,其他的人民基本自由更無法存在。……我們實在不能坐視這種可怕的鐵幕普遍到全中國。因此,我們發起這個結合,作為「自由中國」運動的一個起點。

我們的宗旨,就是我們想要做的工作,有這些:

第一、我們要向全國國民宣傳自由與民主的真實價值,並且要督促政府(各級的政府),切實改革政治經濟,努力建立自由民主的社會。

第二、我們要支持並督促政府用種種力量抵抗共產黨鐵幕之下剝奪一切自由的極權政治,不讓他擴張他的勢力範圍。

第三、我們要盡我們的努力,援助淪陷區域的同胞,幫助它們早日恢復自由。

第四、我們的最後目標是要使整個中華民國成為自由的中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