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民主的年代》「美麗島事件是歷史重要轉折」吳乃德:帶來民眾情感動員與民主運動成功

2017-04-15 17:07

? 人氣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吳乃德認為,台灣歷史有3大重要轉折,當中最近的第3次轉折是1980年代末期的民主化,雖然很多學者在做研究時沒有提到,但是「美麗島事件」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吳乃德認為,台灣歷史有3大重要轉折,當中最近的第3次轉折是1980年代末期的民主化,雖然很多學者在做研究時沒有提到,但是「美麗島事件」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灣研究基金會與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15日舉辦「爭取民主的年代」學術研討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吳乃德認為,台灣歷史有3大重要轉折,當中最近的第3次轉折是1980年代末期的民主化,雖然很多學者在做研究時沒有提到,但是「美麗島事件」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研究基金會與中研院台史所15日舉辦「爭取民主的年代」學術研討會,中研院兼任研究員吳乃德表示,美麗島事件對台灣歷史來說,有很重要的重要性。 吳乃德認為,台灣歷史有3大重要轉折,第一是從清帝國轉變日本殖民地,第二是從戰後日本殖民地變成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但這2個的動力是來自外部,雖然有過反抗,但台灣人民只能順從接受。

至於第三個轉折,吳乃德說,是台灣1980年代末期的民主化,而這個轉折與前2者不同,這是來自內部,而美麗島事件在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他認為很可惜的,很多學者在研究時不提美麗島事件,似乎美麗島事件根本沒發生過,因為美麗島事件很難嵌入他們的理論「蔣經國是台灣民主化推手」,因為如果蔣經國是台灣民主化推手,但美麗島事件卻在民主化的8年之前,推動民主的人士遭到逮捕並被處以重刑,這無法解釋,所以被剔除。

施明德在美麗島大審時,不同於其他被告嚴肅的表情,面帶微笑神情輕鬆,對於死亡毫不畏懼。(維基百科)
吳乃德認為,美麗島事件有很強大的情感動員效果,讓很多民眾關心政治。(維基百科)

吳乃德認為,美麗島事件有2個效果,第一個效果是有很強大的情感動員效果,讓很多民眾關心政治,造成普遍性的政治關懷,第二個效果是間接導致民主運動的成功,因為美麗島事件表面上看起來是民主運動的挫敗,但卻也導致民主加速,如果沒有這次事件,台灣的民主化或許無法這麼順利、迅速。

吳乃德說,美麗島事件並不是國民黨首次逮捕主張民主的人士的行動,1960年代的自由中國人士也曾遭到逮捕,但這2個事件仍有不同的差別,自由中國事件與美麗島遠遠無法比擬。

自由中國僅少數人被逮捕 美麗島是全面性的

吳乃德認為,自由中國事件只有少數人被逮捕,僅限帶頭的雷震與3位雜誌社員工,而美麗島卻是全面性的,幾乎所有領導人與參與者都被逮捕,甚至起訴有30餘位,這是全盤性大規模逮捕;另外,自由中國事件只是對蔣介石獨裁的挑戰,但美麗島事件中,不只是要求自由民主人權,而是要構思一個新的台灣政治社區,甚至新的民族。

第三個不同,吳乃德認為是接收到效應的民眾、影響也不同,感受到自由中國時期的,是經過日治時期與二二八事件,至於美麗島事件被影響的,是二戰後出生成長的世代,他們與近代中國史中的苦難無緣,年輕的夢想者不容易被挫折嚇阻,受挫折只會帶來憤怒。也因為這幾個原因,讓美麗島事件有強烈情感動員效果。

媒體公開審判 吳乃德:蔣經國想複製「史達林審判秀」

此外,吳乃德表示,媒體報導公開審判,對台灣社會造成很大影響。吳乃德說,媒體毫無限制的報導,蔣經國應該很後悔,蔣當時顯然沒有認知到放任媒體報導的嚴重性。至於為何會放任媒體報導呢?吳乃德認為有幾個可能,一是蔣經國很有自信,蔣可能認為民意是站在他這邊,既然如此就可以報導;第二是在蔣經國當年離開蘇聯時,剛好那年是「史達林審判秀」的高峰期,這是全世界和蘇聯很大的事件,蔣或許認為這樣的審判秀可以在台灣被複製,說不定美麗島被告也會在法庭上認罪,但事實上事與願違,這些被告並沒有符合蔣經國的期待。無論如何,當時媒體報導造成很大震撼。

吳乃德說,接下來的民主運動更加茁壯,讓蔣經國有2個選擇,一是繼續壓迫,二是妥協。但當時的情形可能已經壓迫不了,壓迫可能會危及到政權生存,另外還有美國壓力,這兩個可能性,可能讓蔣經國做出妥協。

喜歡這篇文章嗎?

方炳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