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喚醒黨外精神 棒喝權謀政治

2017-04-24 07:00

? 人氣

最後,咱更深深期待早一日生活在一個國家主權真正屬於國民全體,國民的真正意願可以決定國家政策、決定國家何去何從的社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82年之際,黨外尚未提出總統直選主張,但到民進黨組黨前夕,總統直選已成為海內外推動組黨者共同的訴求,30多年後,這個「夢想」的「十願」,包括後來加上的總統直接民選,都已實現。相對於蔣渭水世代的黃金十年,李登輝世代的悲愴年代,黨外世代在台灣歷史上所踐行的民主大業可謂是空前的。

美國賓夕凡尼亞州議會古色古香的議事堂裡,四周牆壁和屋頂上,畫滿了獨立戰爭時期的戰爭場面,主席臺背後的壁畫是一個青年農民騎著馬,正在穿山越嶺奔跑的場面。這幅壁畫蘊含一個感人的故事:獨立戰爭進展到賓州時,獨立軍陷入英軍的重圍,萬分危急的時候,有位青年農民志願充當傳遞軍情的任務,後來這位青年果然突破重重的包圍,將告急救援的信息,傳遞到獨立軍的總部,獨立軍也因而得以解圍,但是這位青年農民卻因受了重傷而在完成任務後不久即逝世了,賓州的人民為了紀念這位無名的獨立英雄就將他的事蹟畫下來,而且特別選擇了議員們最容易看到的主席臺背壁上。其他畫面上的人物也全都是無名的兵卒,竟沒有任何一位大官名將的人物。

賓州這位「無名英雄」所展現的精神,在黨外運動過程上,在我們的四周出現不少有如「這位青年」的黨外黨工、義工,也都留下類似可貴的精神。在爭取民主的年代,除了從新店監獄到綠島監獄仁人志士的受苦受難以外,根本的推動原力,主要便是來自這些黨外黨工、義工及暗中支持者所展現的「人民的力量」。

即以黨外年代特殊的選舉風景為例,在那種絕對不對稱的背景和條件下,黨外竟還能從冬天走向春天,最主要的便是得力於人民的支持。我在《人民的力量──蘭陽平原的雨月四十八天》一書序言〈懷念一種永恆的精神〉一文,針對1980年12月,在寒冷的政治天空下,恢復已中斷2年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以本身在第一選區(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參選親自的遭遇與體驗,有這樣的描述:

台北縣淡水鎮有一對年輕夫婦,經營著小本錄影帶生意,競選活動期聞,他們騎著摩托車到三芝、石牌、北新莊等地發放我的傳單;在淡水鎮街內,為了避人耳目,則叫他們10歲的小孩、國小3年級的學生,沿街沿戶散發,同時提醒孩子,碰到老師時要收起傳單、不要發。1980年底的選舉,我在一些地區的傳單,就是以類似這種方式發放出去。

另有一位計程車司機家住台北縣中和市,選舉期間,從基隆、瑞芳,到暖暖一帶,開著他的車一直參加我的自辦演講會,並吶喊助陣。他車上還帶著一條小狗,小狗身上掛著布條:「支持黃煌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