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天才的同義詞 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逝世

2018-04-18 07:00

? 人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狹義相對論: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狹義相對論(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之所以被稱為「狹義」是因為這個理論應用在慣性參考系下的時空理論,奠基在兩大假設之上:一、所有的慣性系統中,所有物理定律保持不變;二、真空中光速永遠不變,而且不是無限快。

狹義相對論認為,時間並不獨立於空間,它們應該用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來描述,並不存在絕對的空間和時間,這個說法是對牛頓時空觀的拓展和修正。在狹義相對論中,整個時空仍然是平直線性的,所以在其中就存在「全局慣性系」。

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觀測1919年5月29日日食的結果,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19年,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觀測1919年5月29日日食的結果,證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15年,愛因斯坦又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根據此理論,他預言,光線經過太陽重力場時會被彎曲。1919年,這預言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愛丁頓(Sir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觀測1919年5月29日日蝕的結果所證實。全球許多新聞媒體都以頭版報導這驚人的觀測結果,愛因斯坦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物理學者,同年11月7日,英國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標題宣告,「科學革命,宇宙新理論已將牛頓繪景推翻」。

1919年11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對於光線被彎曲的新觀察,並且表示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19年11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對於光線被彎曲的新觀察,並且表示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wikipedia/public domain)

納粹掌權愛因斯坦從此定居美國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居所。(Dmadeo@wikipedia/CC by-SA 3.0)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居所。(Dmadeo@wikipedia/CC by-SA 3.0)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照片。(wikipedia/public domain)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照片。(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希特勒(Adolf Hitler)成為德國總理。那時,愛因斯坦正在美國,由於納粹黨鼓吹反猶太主義,愛因斯坦知道他無法返回德國。同年十月,愛因斯坦成為普林斯頓研究院的常駐教授,此後有生之年,幾乎都在這裡度過,他再也沒有踏上歐洲一步。

愛因斯坦一封信推動美國原子彈研究

在1939年,一群流亡的物理學者,試圖警告美國政府,揭露納粹德國正在進行的原子彈研究,為了要讓美國警覺到原子彈的巨大威脅,他們也拜訪愛因斯坦,希望他能發揮影響力,於是,他在1939年8月2日,與其他幾名科學家一同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美國政府需在納粹德國之前研製出核武器。這封信被認為是美國在參與二戰前夕,展開大規模核武器研究的關鍵因素。

1939年10月19日,羅斯福簽署了研製原子彈的文件,正式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曼哈頓計畫」,爾後也成為在二戰中唯一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

「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我要優雅地離去」 愛因斯坦77歲去世

晚年的愛因斯坦。(wikipedia/public domain)
晚年的愛因斯坦。(wikipedia/public domain)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