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政專欄:旅遊產業紓困要有長遠戰略觀

2020-04-19 06:50

? 人氣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旅遊業。(圖片取自flickr@PEACE)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旅遊業。(圖片取自flickr@PEACE)

旅遊業在這次疫情中幾乎被摧毀殆盡,這提供了中國重新組建台灣旅遊產業的絕佳機會。台灣政府的紓困措施也應該掌握機會,以台灣文化主體性為核心,重建旅遊內容。

這次疫情對全球旅遊產業產生核彈級的破壞力。郵輪業嘉年華集團在疫情爆發之前,市值四九七億美元,比鴻海還大,但如今跌到一四八億美元,剩下不到三成。國內的航空龍頭,華航股價最低來到每股五.五元新台幣,換成其他私營企業,可能早就下台一鞠躬。曾經雄視國內旅遊業,去年有三百億新台幣營收的雄獅旅行社,從三月中開始完全歸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旅遊業是中國國家機器的一部分

隨著疫情與防疫措施的擴大,影響深入到生活各個層面的消費行為。周末假日走在台北東區的街上,平日擠爆的大小餐廳、要拿號碼牌的速食店、一位難求的時尚咖啡館,現在都門可羅雀。

現金周轉能力有限的中小企業,在這次災難中恐怕難以倖免,只剩下大企業可以享受景氣反彈的榮景,也賦予這些「進擊的巨人」稱霸產業、制定規則的壟斷權力。中國的組團社,正好可以利用其旅客人數規模與資金能力,重組對台灣旅遊業的掌控力。台灣政府在這方面也應該要「超前部署」,重組台灣旅遊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經濟發展策略一直都是經濟民族主義,旅遊在經濟改革之初的首要任務就是國家的資本積累。

一九七八年人民大會開始標舉「發展旅遊創匯以幫助中國現代化」;八六年旅遊業列入七五經濟計畫,旅遊局從外交系統獨立出來,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是旅遊創匯以支持四個現代化,達成鄧小平訂下的目標,在九六年賺取一百億美元的外匯收入;第二則是針對香港、澳門、台灣,以及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僑」與「愛國同胞」,以傳統的歷史古蹟與待客禮遇,來宣揚社會主義中國的優越性。

以旅遊進行「愛國教育」是中國旅遊產業一以貫之的主軸,早在82年,國家旅遊局就開發了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以「景點」旅遊的方式發展國內旅遊。在官方出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全》明言,這些景點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同時也要做為愛國教育的基地」。

陸客觀光野柳(呂紹煒攝)
中共讓中國人來台灣自然景點觀光,強調這些地方是「中華民族共享的寶藏與財富」。圖為中國遊客到野柳地質公園欣賞自然景觀。(資料照,呂紹煒攝)

二○○一年,國家旅遊局再次明確表示:「愛國教育應該做為旅遊活動的部分內容。」中國觀光產業一直都被用來彰顯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成功現代化、經濟騰飛與國家統一的工具。

中國國務院的《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明白規定,有資格辦理來台業務的旅行社,都必須是審批通過的特許事業,除了少數關係良好的台商可以掛靠外,完全不准外資碰觸,因此,對台旅遊,基本上就是一個由國家刻意主導的寡占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宏政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