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止新冠病毒的擴散,全球許多國家都實行了封城禁足措施。這意味著許多人無法出門,享受自然光,特別是那些有健康隱患的脆弱群體,要在室內隔離3個月。簡直令部分人士無所適從。
我們都知道陽光對人們健康和身心的重要性,尤其是現在北半球正是春暖花開,陽光燦爛的季節。 宅在家中,無法出門肯定對人們情緒和各方面產生影響。
但其實,每年都會有數百名科學家去北極或是南極進行實地科學考察。 他們往往在那裏一待就是3個月以上,度過漫長寒冷的冬季,在漫漫長夜中完成考察任務。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這些科學家的經驗是否可以給人們一些啟示呢?
南丹(Vishnu Nandan)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他是一名海冰遙感科學家,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地球觀測科學中心做博士後研究。
南丹參與了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移觀測計劃(MOSAiC),團隊由來自不同國家的60名科學家組成,南丹是隊裏唯一一名印度人,他們生活在德國破冰船RV極星號上。他最近一次北極考察持續了127天,剛回到加拿大就趕上了封城隔離。
他向BBC國際台記者斯納塔拉楊(Swaminathan Natarajan)介紹了他是如何適應北極寒冷、黑暗的嚴冬的。
生理時鐘崩壞
在抵達極地地區後,探險隊成員需要把錶調整到莫斯科時間。但人體生理時鐘可不像調表那樣簡單,它立即開始叛逆。南丹說剛到極地時的最初幾天,自己非常不適應。他懷念有陽光的日子。但很快就開始適應,到最後甚至對黑暗「上癮」了。
最近一次從極地考察127天回來後不久,南丹對BBC說,自己的生理時鐘亂了。有時候根本起不來吃早飯;而另外有時候又睡得太早,或者半夜以後才入睡, 徹底打亂了節奏。
在南丹7年的極地考察生涯中,先後到過北極和南極地區15次。由於沒有日出和日落,南丹說,有時起牀後覺得非常疲憊。他表示,看著窗外一片黑暗,你的身體不想醒來。
睡眠與健康
陽光不但為人體提供維生素D, 還能改善人的情緒,增加幸福感。如果沒有白天和黑夜之間的明顯界限,身體的自然節奏會隨之改變。睡眠不好可以讓人感到疲倦和煩躁,長此下去就會給人的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北極從10月初到次年的3月底都屬於冬季,只有黑夜。
南丹說,雖然他自己屬於睡眠不多的類型,但缺乏睡眠還是讓他倍感疲倦。他說,如果沒睡好覺但下午還必須要工作的話,就特別缺乏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