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日本政府的防疫表現屢遭抨擊,《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20日刊登臺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童涵浦、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法學部比較政治學者粕谷祐子的聯名投書,直指「日本還有許多該向台灣學習之處」。並呼籲安倍晉三內閣汲取台灣公衛專業優先於政治考量的抗疫模式,招募專家學者加入政府的新冠肺炎對策本部(工作小組)。
文中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7日對東京、大阪等7個疫情嚴重的都府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16日起適用地區擴大至全國),授權地方政府實施更強力的防疫措施,卻遭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等地方首長批評時機太遲。
除此之外,安倍政府此前宣佈「全國每戶送2個布口罩」、「向國民發放30萬日圓」等政策,也遭輿論猛烈砲轟,與台灣政府部署「口罩國家隊」,善用資訊科技使全民都能買到口罩,獲民意廣大支持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安倍的抗疫小組:每次開會只開15分鐘
那麼,儘管台灣與日本的社經水平相差不大,為何處理傳染病大流行的方式卻如此不同?兩名作者給出的答案是,關鍵差異在於兩國因應疫情成立的特別工作小組——日本的對策本部,以及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員組成的不同。
由安倍晉三在1月下旬召集成立的對策本部,成員全是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的閣員,也就是前述兩黨的議員,平均年齡為62歲。根據會議記錄,儘管對策本部每2至3天就會舉行會議,但每次會議的時間平均只有15分鐘。
本篇評論分析,由於對策本部成員皆是政治人物,提出的政策似乎也將政治考量置於公共衛生之前——有報導指出,安倍晉三之所以遲遲未發布緊急事態宣言,是由於緊急事態恐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遭內閣有力成員反對。
OPINION | Japan's coronavirus task force is composed of senior male politicians and each meeting has lasted only 15 minutes on average. No surprise that their policy reactions are "swayed more heavily by political concerns than public health priorities." https://t.co/gCqH0Uc4vD
— Nikkei Asian Review (@NAR) April 20, 2020
39歲唐鳳 VS. 79歲的日本IT大臣
相較下,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少了政治味,以專業導向為特色,指揮官陳時中則是牙醫出身的醫學專家。與安倍在媒體面前零星、短暫的露面不同,陳時中每天都會出席長達近一小時的記者會,親自回應相關資訊。
另一方面,現年39歲的台灣數位政委唐鳳,是著名的軟體程式設計師,也參與建置台灣的口罩供需資訊平台,在防疫工作發揮關鍵作用,日本的「IT政策擔當大臣」竹本直一高齡79歲,幾乎沒有任何數位科技背景。
政府と民間のエンジニアたちの苦労の結果、マスクの在庫がいくつあるかがすぐに分かるシステムを作り上げた台湾のデジタル担当閣僚、オードリー・タン氏と日本の竹本直一IT政策担当大臣の直近の答弁。#水脈 #メダパニ pic.twitter.com/ME1fZ20na1
— あいひん (@RapelTheBabylon) March 3, 2020
簡而言之,雖然安倍晉三也會向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尋求建議,但主管防疫工作的仍是著眼於選舉利益的執政黨議員(閣員);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既有行政機關平行,則主要由不同領域的專業官員組成。
兩位學者也點出,造成如此差異的可能原因,是台灣與日本的政治體制差異——日本採行內閣制(Parliamentary system),首相的負責對象是議會;台灣現行體制為(半)總統制,總統由人民直選選出,也直接對全體人民(而非立法院)負責,在組成工作小組時也較不易受執政黨的政治力擺佈。
此外,日本政府運作高度仰賴職業官僚(公務員),首相掌握的人事任命權相當有限,台灣政壇的傳統則會將學界或私部門的專業人士任命為部長級官員,這些官員大多擁有博士學位,其中許多人此前並沒有選舉經驗甚至政治背景。
本文最後強調,儘管台灣經驗無法在日本輕易複製,但日本當局可以從中學習的課題是——在議會體制中,試圖在政治掛帥與遵從專業知識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