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圖利特定業者?酷碰券問題不在此而在….

2020-04-23 07:49

? 人氣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各國政府紛紛撒錢,台灣的酷碰券引發爭議。(資料照片,美聯社)

新冠肺炎衝擊全球經濟,各國政府紛紛撒錢,台灣的酷碰券引發爭議。(資料照片,美聯社)

經濟部要推的酷碰券,雖然尚未慘到「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淒慘,但尚未定案推出就爭議不斷,倒是相當特別,最新的批評是「圖利特定廠商」。坦白說,「圖利廠商」倒未必存在,但酷碰券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經濟部規劃的酷碰券,計劃搭配電子支付推動,目前納入的平台包括:台灣Pay、街口支付、Line Pay及Pi拍錢包等。雖然整個計劃尚未正式推出,甚至規劃是否已算定案猶屬未知,但爭議已不斷。除了朝野立委批評經濟部規劃的酷碰券「不食人間煙火」外,台北市政府的「悠遊付」未列入,柯文哲指是「擺明要把悠遊付幹掉」,經濟部的「政治考量」引發聯想;現在則是被質疑只有特定支付業者綁定酷碰券,是獨厚與圖利特定業者。

過去一般批評官員「圖利特定業者」,其意多是指官員有意從中取利,而所指的「特定業者」往往是少到一、二家,因為受惠對象少而明確,官員才有取利對象。從這個角度看,酷碰券再怎麼說也綁了4家支付,其簽約的廠商又多到數萬、數十萬家,所以傳統上「圖利特定業者」的指責與懷疑,是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案例上。

不過,立委的質疑,倒點出另外一個要考量的問題:買與賣雙方的局限性。

如果以買方而言。這4大電子支付的活躍用戶數還不到600萬戶,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數字不代表近600萬民眾,因為使用行動支付者,少有只獨鍾一家,大部份用戶都因應不同購買地點與行為,同時使用2種以上的支付、甚至4種都使用。即使再加上300多萬的敬老卡,規劃中透過平台使用的酷碰券,能夠涵蓋的民眾人數恐怕只有500萬人左右。

至於賣方的商家,雖然不同支付平台「專長」略有不同,例如街口支付就在不少夜市商家、小商店勝出,line pay則在電商佈局較完整,但必須承認,相較於傳統的現金甚至信用卡,行動支付能使用的商家仍遠遠不如。因此把酷碰券綁在平台上發放與使用時,代表的是有許多商家直接被剔除在這波政府振興經濟的受惠範圍內。

依照民眾黨的估計,扣除重複註冊數與重複店家,實際上僅1、2成民眾用得到酷碰券,也僅1、2成商家能夠受惠。這個數字確實偏低,甚至即使乘上2、3,都嫌低。從政府施政必要的基本公平性而言,政策訂定初就「技術性因素」(是否使用行動支付平台),把多數民眾、商家排除在外,是否妥當合宜,應該非常瞭然。

酷碰券的問題,最好還是先正本清源、先確實與定義其政策目標;從經濟部的規劃看,顯然酷碰券屬增加消費、振興經濟的目的,而非對民眾的紓困;如果是這個定位,國民黨到現在還在推、還在吵的「排富發現金」,就可以閉嘴、洗洗去睡,因為吵錯戰場了:就增加消費的目的而言,發放現金會被儲蓄下來,既非紓困排富亦無必要,因此國民黨的堅持就顯得相當「奇怪」,不知所為何來了。

不過,經濟部的酷碰券計劃,也該再修正、完善一點再推出;例如,受惠的買賣兩方(民眾與商家)如果在整體人口中占比過低,既有公平性問題、效果亦低,除了支付平台,經濟部是否規劃更多其它使用方式?

此外,經濟部的規劃是消費4000元、酷碰券商折抵1000元,等於是消費享75折,這個比例夠高嗎?是否會讓民眾寧可「棄券」?當年消費券讓民眾幾乎百分之百使用,就是因為能百分之百抵現金,酷碰券是否該提高抵扣比例,提高民眾使用消費的意願?最後則是政府是否該考慮把使用範圍嚴格限定在幾類重災區產業上?這是把經費精準砸在刀口上的方式,但有利有弊、也會有爭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