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新冠肺炎的紓困與振興經濟計劃,經濟部準備透過行動支付平台方式推「酷碰券」,該有的平台都入列,只有台北市的「悠遊付」獨憔悴,被排除在外,台北市「唉」了兩天無人理。坦白說,外界的觀感確實是有市長柯文哲說的「擺明要把悠遊付幹掉」的感覺,真正目標當然是「打柯」,經濟部是不是該好好說清楚?
過去要發折扣券、消費券,當然就是拿著實體的一張「紙券」當憑證;不過,在這個行動支付當道的時代,再發一張張紙券,顯然有點「太low」,因此這次的酷碰券,規劃透過街口支付、玉山PI錢包、LINE PAY、TAIWAN PAY等支付平台、每月折扣1000元。
基本的構想與推動方式問題不大,不過在台北市頻頻報怨中央刻意漏掉市府的悠遊付後,倒意外引發是否刻意「打柯」而排除悠遊付的爭議。
悠遊付是台北市政府的悠遊卡公司推出的行動支付系統,與悠遊卡是「可在商家消費」的交通電子票證不同;悠遊卡在台灣當然是無可爭議的盟主─不論是從號稱數千萬張的發卡量、上千萬張與各種銀行的聯名卡量、適用的範圍、交易筆數等來比較,都是盟主架勢;只是從電子票證盟主到用行動支付這條路,悠遊卡公司顯然是蹉跎過久、甚或無能,到上月終於推出行動支付的悠遊付時,原本是其後輩的高雄「一卡通」的行動支付,早已與其它業者結合上路,拿下近200萬的用戶了。
不過,即使悠遊卡公司確實「手腳憨慢」,也看不出經濟部有什麼堅實的理由刻意排除悠遊付。一來,當規劃此政策時,悠遊付其實已存在;即使經濟部想說政府向來「超前部署」,因此在悠遊付上線前早已在規劃,但問題是酷碰券又尚未要推出,現在在加為時未晚。二來以平台功能而言,縱然每個平台在細部功能上有不同,但悠遊付與其它平台的主要功能完全一樣。
最後則是平台使用人數問題,即使經濟部要說優先找用戶多的平台,但事實上台灣行動支付的爭奪戰尚在開打初期,談不上真正非常有感的差距─如果以去年底金管會的資料為準,台灣行動支付用戶數已突然650萬人、朝700萬邁進;用戶最多的電子支付為LINE Pay一卡通,超過195萬人,第2名的街口支付為135萬人,玉山銀行的pi錢包居第3,用戶為109萬。
悠遊付實際的用戶數雖未公布,但有原來悠遊卡的品牌熟悉度加持、更重要的是可直接用來搭捷運,必然擁有一定數量的用戶,以安卓系統上的下載數量超過50萬人即可看出。甚至,即使悠遊付用戶仍少,也不考慮什麼「支持本國產業」的「民族大義」,縱然才上線不久問題可能較多、穩定度不夠,但單是站在便民角度,多加一種支付方式可用,民眾多一種選擇,當然是有利無弊。
坦白說,除非有無法克服的技術障礙與問題存在,否則怎麼看、怎麼幫經濟部找理由,除了打柯的政治理由外,都找不出排除悠遊付的好理由。再怎麼說,台北市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吧?酷碰券用納稅人的錢去補貼消費,其中也包含台北市民繳的稅吧?蔡政府有必要用如此明顯的小手段打柯、形同把台北市民視為外人嗎?如果經濟部揣摩上意、政治考量而如此行事,行政院有必要如此小鼻子、小眼睛嗎?
不過,話說回來,台北市政府除了抱怨中央外,自己也該爭氣點;悠遊卡曾經擁有絕佳的優勢,但柯文哲治下的市府顯然錯失良機,甚至愚蠢的養出對手一卡通,在行動支付上也是先發後至。如能列入酷碰券的平台,對增加悠遊付的用戶數應有幫助。不過,除此外市府更該自己多用心拓展市場─例如只要能爭取到蘋果的開放,讓廣大的蘋果手機用戶也能用手機搭捷運,其帶來的效益應該數倍於酷碰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