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調為「全球大流行」一個半月以來,截至4月22日已有29國確診人數超過萬人,其中不少先進國家「後發先至」,大量病患使得醫療體系幾近癱瘓;即使先前被廣泛讚譽為「超前部署」的亞洲國家,亦不乏「下半場失守」的錯愕局面。在病毒擴散、群聚感染的地區,禁足、停工、封城等降低社交接觸的作法,幾乎已被證明是「必要之惡」。由於人員物資停止流動,對於產業鍊乃至於消費端都造成嚴重停滯,全球經濟也遭受空前打擊。
噩耗此起彼落之時,全球都在關注還要多少時日才能解除封印、回歸正常,在疫病遠未結束之際,世界更需保持冷靜。風傳媒回顧全球大流行「關鍵三月」,在起源地中國武漢之外,歐、美、亞八個代表性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後,各自做對了哪些事、又曾在哪些決策失守?針對近期確診人數攀升的地區,那些成功壓平疫情曲線的國家又有何範例可供參考?
連番失守的先進國度
武漢肺炎爆發已有四個多月,在2月下旬之前,僅有中國的武漢等城市出現大量確診病例。在中國以外,最嚴重的群聚感染「地區」還是停泊於日本橫濱、因為隔離不當造成700餘人感染的鑽石公主號郵輪(Diamond Princess)。但進入「關鍵三月」以後,歐洲以驚人高速累積病例,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更是後來居上,成為世界最嚴重疫區。截至4月22日為止,歐洲國家與美國包辦了全球確診人數前6高國家,光是這6國的累計確診總數就超過159萬人、佔全球病例6成之多,將近13萬人更因此喪失寶貴生命。
若以首例確診當作起點,歐洲國家多數在1月底通報第一起病例,僅有美國於1月21日出現首起案例。由於對新冠病毒所知有限,在疫病爆發初期,各國都不清楚感染者的潛伏期與輕症(無症狀)特性,因而政府單位與公衛體系反應有限,錯失第一道良機。
大規模檢疫難辦,靠「封城」硬撐:義大利、英國
義大利1月31日出現首例確診後,立刻大動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手段卻僅是「暫停往返中國大陸、港澳與台北班機」,力道微弱的旅行禁令持續三周後才封鎖疫情較嚴重的12座城市。可是已經擋不住病毒傳播,確診案例以7天內破千、20天內破萬的速度飆升。最後義大利被迫在3月10日下令封鎖全國封鎖,但醫療系統早已不堪負荷,即使只篩檢高危險族群,3月底時確診仍逾10萬人,邁入4月中旬疫情才稍顯趨緩。截至4月21日,義大利僅6千萬人口,卻是全球死亡人數第三高的國家,總數達2.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