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調為「全球大流行」一個半月以來,截至4月22日已有29國確診人數超過萬人,其中不少先進國家「後發先至」,大量病患使得醫療體系幾近癱瘓;即使先前被廣泛讚譽為「超前部署」的亞洲國家,亦不乏「下半場失守」的錯愕局面。在病毒擴散、群聚感染的地區,禁足、停工、封城等降低社交接觸的作法,幾乎已被證明是「必要之惡」。由於人員物資停止流動,對於產業鍊乃至於消費端都造成嚴重停滯,全球經濟也遭受空前打擊。
噩耗此起彼落之時,全球都在關注還要多少時日才能解除封印、回歸正常,在疫病遠未結束之際,世界更需保持冷靜。風傳媒回顧全球大流行「關鍵三月」,在起源地中國武漢之外,歐、美、亞八個代表性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後,各自做對了哪些事、又曾在哪些決策失守?針對近期確診人數攀升的地區,那些成功壓平疫情曲線的國家又有何範例可供參考?
疫情變化
1月13日,泰國出現武漢肺炎確診首例,是中國境外第一起感染案例;1月31日,泰國首度出現本土病例1例。1月與2月的確診個案都是中國赴泰國的遊客或從中國返泰的泰國居民,泰國確診病例一直到3月15日才正式超過100例。
泰國疫情轉折的主要關鍵事件是3月6日曼谷的國家倫披尼拳擊場(Lumpini Boxing Stadium)的泰拳賽,當天吸引5千名觀眾,賽事結束傳出群聚感染,成為防疫破口,3月26日總確診病例正式突破1千例,4月3日共超過2千例。
泰國從3月26日至4月30日實施緊急狀態,4月8日時新增確診數為111例,而4月9日至4月17日每日新增確診數都不超過100例。
防疫措施
3月中旬之前
世界衛生組織(WHO)初期報告顯示,泰國偵測與控制武漢肺炎病例的能力強大。儘管泰國與中國往來密切,但泰國當局在1月與2月並未採取限制措施,最初的因應措施是根據泰國疾病管制局(Department of Disease Control)3階段反應模型制定的監視與接觸者追踪。泰國當局在國際機場及醫院針對有旅遊史與接觸史的病患執行體溫測量與症狀篩檢。泰國公共教育的重點是對風險族群自我監控,落實衛生習慣(尤其是洗手),避開人群(如果無法避免就戴口罩)。
3月中旬後
3月18日,泰國全面關閉所有娛樂場所、各級學校、運動場館。3月22日零時起,所有入境泰國的外籍旅客在出境機場辦理登機作業時,都必須出示未感染武漢肺炎的醫驗證明,還必須出具針對武漢肺炎的醫療給付額度至少10萬美元的保險證明,才能取得登機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