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創刊30周年,於今(23)日上午舉行「而立前行,30社慶酒會」,董事長張果軍表示,《新新聞》記錄了台灣民主發展歷史的波瀾起伏,新新聞將會繼續秉持「為自由報業做先鋒、民主社會奠基石」而繼續努力。
《新新聞》自1987年成立至今已30年,在3月18日社慶日起舉行系列活動,今(23)日是系列活動高峰社慶酒會,包含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林麗蟬、陳宜民、民進黨副秘書長卓榮泰、民進黨立委陳曼麗,以及時代力量發言人吳崢、李兆立、林穎孟等朝野人士均到場。
《新新聞》董事長兼社長張果軍說,他心裡很激動也很驕傲,可以成為《新新聞》的一份子,要謝謝當年創辦人,包含周天瑞、王杏慶、江春男與胡鴻仁等人奠下基礎,讓新新聞能走到今天。
張果軍表示,走過30年,《新新聞》記錄了台灣民主發展歷史的波瀾起伏,從蔣經國執政末年,到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再到現在的蔡英文,3次政黨輪替,從解嚴到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國民黨的政爭、兩岸三通,也從野百合、紅衫軍到太陽花運動,新新聞記錄了這些歷程,也提出最尖銳的批判。
張果軍說,《新新聞》成立於1987年3月20日,當時台灣正經歷解嚴、威權崩解的震盪期,民眾對資訊的需求非常大,當時社會正在變動,大家看到主流媒體提供的訊息,但民眾對多元客觀訊息需求非常強烈,《新新聞》滿足了對資訊的需求。這本雜誌曾陪伴很多人走過解嚴前後的澎湃歲月,也啟發了許多人對進步思想的想像。
周刊完整報導結合網路擴散 張果軍盼創新媒體雙贏局面
張果軍說,《新新聞》進入而立之年,現在邁入了網路時代,網路改變所有的媒體經營,若能結合網路,何嘗不是《新新聞》的新的歷史機遇?沒有網路支援,影響力、競爭力會逐漸衰退,而網路時代的新聞越來越碎片化,所以如果能結合《新新聞》完整的內容報導,以及網路擴散與即時性,他相信會是雙贏局面。
張果軍也認為,在社群媒體盛行時代,人人能成為自媒體,未經證實的訊息或假新聞,可能隨手被隨手分享傳播,在這時刻,專業媒體的價值就更加重要,沒有衰減。在「網路同溫層」的情況下,讓大家沒辦法產生對話,專業媒體應該扮演冷靜、客觀理性的平台角色,讓不同意見能繼續呈現,這是最重要的,張果軍說,這是他對《新新聞》在網路時代的期望。
網路改變了媒體經營方式與環境,但沒改變的是創辦《新新聞》時的理念,對自由報業的宣示:「民主的土壤仍待灌溉,社會的脈動亟需呼應,理性的空間尤須開創,媒體的空間更應充實」,現在讀來仍鏗鏘有力、令人澎湃。張果軍表示,《新新聞》與《風傳媒》,將會繼續秉持「為自由報業做先鋒、為民主社會奠基石」而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