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泊客觀點:想上路,還是想「上路」?

2020-05-09 06:10

? 人氣

曾聽老山友感嘆,「強健的身體就是最好的裝備」。雖然在一趟趟的單車挑戰中,練就一定水準的體能,平日也靠著踢足球、重訓維持肌肉強度,但初次重裝入山,仍是氣力放盡,在家躺了3天才如大病初癒般恢復元神。自此我不敢輕忽登山的勞累,也知道自己仍有許多不足,如里程規劃、判斷路徑、使用繩結、雪地攀登等,都還得持續、謙卑地向山學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說了這麼多,其實準備充足的背後,就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沒有任何人有義務要為你的行為負責,你的命很重要,那救難隊員的呢?自己的小命請自己盡力顧好!早期的山林為防止匪諜窩藏而封閉,山區地圖甚至是管制品;百岳風行後,登山社團、協會與救國團成為親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徑。但隨著山林逐漸向大眾開放,登山協會式微,社會上少了一股教育人民登山素養的力量,而某些自組隊、個人在山難發生時要求國賠的案例,令主管機關遇事往往採取「封山」的消極手段,更將大眾推得離山更遠,也害得許多山友寧可鋌而走險爬黑山,造成惡性循環。近年來呼籲救難「使用者付費」的聲浪高漲,很大程度就是希望少數不自愛卻要動用國家資源的老鼠屎懂得為自己負責。

山永遠都在。留著命,準備好,以後都還有機會再去。

*作者為單車旅行部落客。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