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者專家經常指控中共軍費不夠透明或是虛報數字,往往都是依據主觀感受進行判斷,但就是未曾真正理解整個共軍預算結構,以及從預算編製、執行到最後審計與決算之完成流程與法條規範。
基本上,今年因應疫情發展,共軍確實曾經動員投入醫療救治以及後勤支援任務,但其規模相對於社會保障體制動員能量來說,其所耗用預算應當相對有限。但從另個面向上來說,共軍各部隊在年初疫情爆發後,普遍要求就地防疫,取消跨區機動演訓活動,許多集中於聯合訓練基地演習操練課目,亦透過其他方式加以取代,以便支持整體社會控管疫情。
軍事動態與戰備變化,都會影響預算執行與支用額度,所以在整個預算帳面,透過流用以盈餘補足虧損來說,究竟對預算結構是否產生嚴重影響,恐怕要等到明年審計決算時,才有可能搞得清楚。
至於共軍在建軍發展上所投注之研發與採購預算,等到整個軍備工業生產體系逐漸復工後,應當就會逐漸趕上進度,因此預算執行與耗用狀況,就應當會有可能符合去年所預定達成指標。
但是在教育訓練費用支用額度,必定會依據實際演習訓練與教育課程執行狀況,或多或少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共軍在國家整體財政上,本來就能夠將此等預算餘額經費保留,並將其移至下個年度繼續使用,所以對於共軍來說,其實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各界經常認為大陸年度國防費預算將會回應當前國際情勢,甚至會暗示戰爭準備過程與意圖,此乃嚴重誤解遊人大所審議國防費預算本質。若要對外用兵,必是開戰前另外籌措戰費,那有可能預先透過年度預算加以宣告呢?
但是話說回來,解讀共軍預算最大挑戰,其實是在明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53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工作的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儘管2016年底中國大陸對外公布最新版《軍隊審計條例》,並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施行,但只要共軍獨立實施審計決算,共軍軍費那本帳永遠是難以讓人看透!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