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檢視「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法過程,軍公教年金改革方案的推動,到現在「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的立法,在國會佔人數優勢的民進黨連基本的程序正義都不想遵守。國會多數對於同黨行政團隊的方案,透過強勢的作法,連討論都沒有,就一字不改,照單全收;公聽會連相關利害關係人都不得其門而入陳述意見,只能在外透過直播觀看;立法院外則層層設防,將表達訴求的民眾阻絕在鋒利的蛇籠拒馬之外。難道這就是蔡總統所謂的「行政立法的民主制衡關係」?難道這就是過去民進黨推動的「專業化委員會」?蔡英文昔日高掛嘴邊的「溝通、溝通、再溝通」,在今天看來格外諷刺。
三、過去硬套美國行政立法關係,如今只能自打嘴巴
政黨透過黨內的決策機制指揮所屬黨團貫徹黨的決議,其實一點都沒錯,也沒有不民主的問題,我們放眼歐陸民主內閣制國家,以及偏向內閣制運作的半總統制國家,無一不是如此運作。此種體制之下,行政權與立法權高度的合一,政黨則是透過內造化而與國會緊密相連,因此國會的運作會更偏重以政黨互動為主的院會中心主義,重大法案最終由各政黨在院會中對決。此時,行政立法關係強調的重點不在於制衡,而在於「國會信任」,行政權必須受到立法權的信任與支持才得以運行,否則只能倒閣下台。這個與我們台灣實際運作更為相似與熟悉。
所謂「國會自主」的概念,比較常出現在行政權與立法權分立而制衡的總統制之中。尤其典型的美國,由於政黨只是柔性的選舉機器,在日常行政與立法互動中根本沒有角色。且行政權的正當性並非來自國會的信任,而是與國會一樣來自民意直接支持,兩者互動因而偏重制衡的關係,國會的運作也因為缺乏政黨的角色,更強調個別國會議員在委員會的專業性。這與內閣制國家強調政黨政治與責任政治,完全是不同的面貌。
只不過從來沒有全面執政的民進黨,以及其他無執政機會而只能以國會為舞台的政黨,為了攻擊過去國民黨行政與立法運作的模式,硬是將美國的總統制概念,套用在我們具有內閣制精神的憲政體制之下,灌輸民眾諸如總統透過政黨指揮黨團,就是行政介入立法,就是破壞民主與權力分立的種種觀念。然而其一旦完全執政後,怎可能放任立法院黨團自主運作,任由立法部門處處與行政團隊唱反調?不論陳水扁或是蔡英文上台後,黨政合一成為必然,只不過再次證明美國行立法分立而制衡的模式,與我國憲政體制根本水土不服。今日民進黨一味護航行政團隊,只能自打嘴巴悖離過去標榜的「國會自主」理念,遭各界批評,其實只不過是自食惡果。
但是不管是總統制或是內閣制運作下的國會,國會仍應該發揮反映民意、監督政府施政的基本功能,如果國會議員只淪為行政權的讀稿機,投票部隊,該有的程序淪為裝飾,該有的討論都沒有進行,這樣的國會肯定是失格的。
四、民進黨「國會自主」的高調,如今安在?
蔡總統說「國會應該是總統的鏡子」,沒錯,國會應該如照妖鏡般,清楚與真實地映照出總統與行政部門的缺失及不足。但諷刺的是,現在的立法院依然是總統的鏡子,只不過這面鏡子所反射出的,只有總統個人的意志罷了。當黨意與個人意志高掛的時候,民意早已拋諸腦後。和過去相比,民進黨第一次完全執政下的立法院難道不更是總統的橡皮圖章嗎?民進黨過去「國會自主」的高調,如今又安在?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